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官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大早,安康侯赵德行的供词就送到了曾毅的跟前。

这供词可以说是十分的详细,于此同时,送到曾毅跟前的,还有安康侯赵德行的一封绝笔信,内容是愧对皇帝等等。

而安康侯赵德行和赵有致父子两人,并未选择服毒,而是选择了上吊。

“哎。”

曾毅叹了口气,苦笑着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安康侯府内所有人如何处置,你看着办吧。”

曾毅满脸不忍之色的冲着赵长春吩咐道:“安康侯父子二人是罪魁祸首,如今已经服刑,其余之人,若无行恶之事,就从轻处置吧。”

安康侯赵德行就一个独子赵有致,可偏偏,赵有致虽然有过一个儿子,可却夭折了,时至今日尚无子嗣,可以说,安康侯府算是绝后了。

赵长春点头,冲着曾毅拱手,道:“大人宅心仁厚,”

“此次监斩,就由你前去吧。”

曾毅开口吩咐,安康候赵德行父子已经上吊,只是监斩一个管家罢了,曾毅身为钦差,是不可能前去的。

“是。”

赵长春点头,又说了几句之后,退了下去。

至于李建胖会否前去,曾毅倒是不那么在意的,毕竟许多事情,都不是那么肯定的,曾毅想让李建胖前往,也只不过是曾毅自己的意思罢了。

但是,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李建胖最终去或者是不去,曾毅是不干涉的。

“湖广。”

曾毅嘴里轻声念叨着,皇帝的圣旨让他在钱塘县暂时呆着,可是,却也给了他一道密旨,让他去湖广查案。

湖广,是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和浙江布政司司中间隔了一个江西布政司。

可以说是路途遥远。

至于什么案子,密旨上并没有说,或者说,皇帝让传旨太监给他的,也并非是什么密旨,只是告诉他,让他暂且在钱塘呆一段时间,之后随时准备聆听圣命,前去湖广查案。

“难不成是贪墨银两的案子?”

曾毅眉头紧皱,也不怪他这么想,类似于钱塘县这般的案子,能有几个?若是朝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案子,那这大明朝也就该结束了。

而除此外,大多数的案子,其实都是贪墨银两的案子,只不过,案子有大有小罢了。

而且,湖广可是富庶之地,一旦出现贪墨的案子,那肯定就是巨贪。

“这是准备往死里折腾啊。”

曾毅叹了口气,这是不准备让他歇口气了,他可以肯定,虽说是让他在钱塘歇息,可是,这个歇息能有多久?

之所以让他在钱塘暂且停留,应该是朝廷该对他进行论功行赏了。

曾毅所猜并不错,与此同时,京城那边,正在商量给曾毅的官职。

“原本,他如今不过是刚刚入了翰林院,还需要些时日磨砺,不该这么急着给他封赏的。”

次辅谢迁轻声开口,道:“只是,陛下对他另有用处,若是没有官职在身,仍旧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怕是有些不方便。”

“无妨。”

李东阳笑着,捋着下巴处的胡须,虽说如今把曾毅从翰林院揪出来,他也是有些不乐意的,可毕竟曾毅如今已经算是翰林出身了,这种情况下,日后真熬够资历了,是有资格进入内阁的。

既然这进入内阁的潜在通行证已经拿到了,其余的,李东阳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陛下所提之事,乃是大事。”

李东阳沉声,缓缓开口,道:“而且,陛下能让曾毅去,这是对曾毅的信任,万不能因一些私利而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说完这话,李东阳停顿了一下,端起桌子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方才缓缓开口,继续道:“既然陛下要给曾毅官职,那就给吧。”

“这事,我可就不掺合了。”

说完这话,不等首辅刘酵次辅谢迁两人开口,李东阳已经闭目沉思了,很显然,他这是在避嫌。

其实,李东阳是完全没必要这么做的,但他这也叫做以退为进,陛下既然把给曾毅议功封赏的事情交给了内阁。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内阁这边定出来了结果,皇帝是肯定同意的,这其实是有些偏向曾毅了。

当然,也并非是因为这个案子的偏向,而是因为之前曾毅对太子的功劳,所以皇帝才会偏向。

但是,许多事情,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李东阳身为曾毅的恩师,若是他也搀和进去,反倒是不好开口,与其如此,不妨把这事交给刘酵谢迁两人。

李东阳相信,他的这两位老友,是肯定不能坑了曾毅的。

果然,见李东阳这模样,首辅刘健不由得苦笑了起来,一手指着李东阳,来回点了几下:“你这老货,倒是会躲清闲。”

“于乔兄,你觉得该给这曾毅个什么官职?”

首辅刘健看着次辅谢迁,开口询问,他毕竟是首辅,不能轻易开口。

“若是陛下让他回京来交旨,那倒是好安排官职,无论是外放为官历练,或者是留在京城打磨,都是十分容易安排的。”

“可如今,陛下还想着让他继续顶着钦差的身份,继续查案,这可就有些难办了。”

“首先,地方的官职肯定是可以排除了。”

谢迁缓缓开口,慢慢的分析着,道:“而京城当中,适合的衙门,其实也不多。”

“若是让他在六部任职,兵部和工部肯定是要排除了,户部和礼部也是要排除的,也只剩下吏部和刑部。”

“然而,若是让他在这两个衙门任职,怕是约束甚多,哪怕他是在外的钦差,也会受到干扰。”

“而都察院的言官虽然有风闻言奏的权力,十分的清贵,可却也有些不妥,因为谁也不知道陛下在让他查的案子,会不会和地方御史有所牵扯。”

“若是真有所牵扯,那到时候他是都察院的官员,该当如何?”

“他若是秉公处置,怕同样是会惹来非议的。”

谢迁的这些分析,听起来似乎全都是废话,可其实,全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必须要考虑的。

毕竟,接下来皇帝是要继续用曾毅的,根本就不给他磨砺的时间,所以,这个官职的安排,也必须要让陛下满意,最好是不和诸多的衙门有所牵连。

“若不然,还让他在翰林院任职吧,给他一个从七品的检讨,在给他一个詹事府左春坊左清纪郎从八品职。”

“诸位以为如何?”

谢迁这般,其实也是深思熟虑过了的,若是这个时候直接把曾毅从翰林院提出来,的确,曾毅日后若是想要进入内阁,这个资格肯定还是有的,毕竟,想要成为内阁大学士,必须是翰林出身,但是这个规矩也没说必须要在翰林院呆多久不是?

但是,毕竟呆几个月,总会是一个短板。

而目前瞧陛下的模样,肯定是要大力栽培曾毅的,所以曾毅以后甚至可能成为太子殿下登基后的阁臣。

而且,曾毅如今的表现,让内阁诸位大学士十分满意,自然的,谢迁也就会考虑日后曾毅的路了。

所以,在谢迁看来,还是把他留在翰林院的好,翰林院不牵扯任何其他的衙门,十分的清贵。

皇帝对此,应该也会满意的。

而且,别看只是一个从七品的检讨,可是,状元进了翰林院,才是从六品的官职,榜眼和探花只不过是正七品。

当然,这也并非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