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四十二章 吹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星期六上午,杨景行继续和安馨探讨研究钢琴艺术,下午再去探望了丁桑鹏。.老人家也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把分析自己专业技能的书仔细读了一遍,虽然不公开评价,但是跟杨景行说道说道还是可以的。

星期天,浦音北楼二零四就热烈了,钢琴系一群教授围观了杨景行和安馨的两堂课。因为路楷平带头在系里搞了个小课题,叫什么钢琴扩散性教育,大概意思是人人都有优点,如果能高效地在群体里扩散复制这些优点,那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简直顶呱呱。

两堂课下来后,教授们就立刻展开学术讨论,不说先纷纷惊叹一下安馨的水平精进。

一年多前,安馨是钢琴的佼佼者,但也不算显着顶尖。而今年以来,安馨算是闭关修炼了,别说平时的学生小音乐会不露面,是连学期汇演之类的都不参加了,根本不公开显身手,就连期末考试的曲子也只是点到即止毫不上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安馨在刻苦,少说也是每天五六个小时。

教授们很欣慰,最愿意看到的,付出就有收获。至少就今天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安馨已经是明显超越师兄弟姐妹们了,整体演奏已经具备了一些演奏家的音乐气质。如果说其他同学还在瓶子下面,安馨则已经在瓶颈的上半部分了,要在瓶口露头了。

不过李迎珍也不是刻意谦虚,她说得没错,如果以演奏家的标准来看,安馨依然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其他教授也是听到出来的,如果成熟演奏家的演奏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那么安馨还是会有些不够平滑的地方,甚至是小卡顿。虽然都是些细微末节,但是到了金字塔上面,拼的就是极微差距了。

不过教授们也和系主任一样,对安馨是充满信心的,毕竟距离比赛还有差不多一年时间,只要学生继续努力,李教授和杨景行也继续严格要求,一年的时间会收获很多很多的……虽然现在连利兹的回函确认都没收到。

冯老教授也表扬得对,安馨心态确实很好,你看她,被一群教授围着表扬也没啥大的骄傲得意或者害羞谦虚,简直有点风轻云淡。要是换喻昕婷来,估计都手足无措只能杨景行出面当盾牌了。

表扬鼓励了安馨,教授们还是学术一下,意见都挺统一的,是李迎珍教授完善并且发扬了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是李教授看到了杨景行的能力并精准开发培养。真是不得不佩服,激将退休的李教授还是这么潜心钢琴教育,有那种眼光和魄力,并且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

当然了,杨景行也没给李教授丢脸,虽然教学理论方面杨景行是肯定不如自己的恩师,但是杨景行也有一点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同龄人之间交流的便利,二是杨景行自己又站在钢琴艺术发展的最前沿……

杨景行还真是蹬鼻子上脸,教授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看着还有半个多小时才到饭点,就说:“那我就不送您们了……”

教授们挺宽容。

下午一点多,杨景行赶到峨洋了,合作人员工甚至家属都基本到齐,大家很是期待晚上的活动,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工作要开会。

如歌的注册用户数过十万已经好些日子,虽然在it热潮中这个数字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杨景行还是和大家一起坐井观天地高兴一下。功劳是大家的,杨景行从上到下把每个人的成绩都总结了一下,在检讨自己上班不够勤快的同时表示其实也有掌握情况。

总结了之前又展望今后,当初开业时订下的基调不变,继续保证内容和质量,并稍微扩展内容面。

王成川和王建贤更专业一些,强调什么用户忠诚度之类,而且还要引入正宗的管理思维,用数据说话,以后就不是每周了,每天的数据都要总结。

杨景行在宏星的时候也经常和数据打交道,他似乎对这东西有点成见,认为暂时还不要过分强调数据,用强制方法提升回帖量什么的,万万使不得。

赵程迪支持大老板,现在如歌的规模和情况,还属于一眼看过去就一清二楚的,有些东西用数据反映出来反而不准确。

杨景行却又站在合伙这边一些,觉得是可以先把机制建立起来。

在一起共事这么久了,员工老板们都很熟悉了,几位老板也都没什么架子,所以开会讨论事情是热闹也不失和谐,有点争论也都是为公司好。.美工姑娘虽然话不多,但是她好像挺喜欢开会,搬凳子最积极了,不管别人怎么啰嗦,都听得有滋有味。

可是今天大部分人的心思还是在活动上,所以四点过大家就出发了,三位男合伙人的三辆车,十几个人一起朝辉煌去,成路和付飞蓉在那边等着的。

峨洋的几个职员说要见音乐人挺激动,可到了一看看成路他们的架势,情绪也不是多平淡。

庞惜比较形式化,虽然她和成路也没见过几次面,但是向峨洋的介绍都很准确,让两边互相点着头问好。

庞惜这人事经理当得不容易,还要说一下今天聚会的主题和目的,比如让峨洋对音乐人多些了解和认识,让音乐人对网络有更深的体会。

相比庞惜的正式,作为目前持股最多的老板娘而且两边都认识熟悉的左悦就活泼得多,还开玩笑要峨洋以后多招女员工,今天这男女比例不平衡啊。

大伙先座谈一下,可是一群年轻人害羞内向的似乎居多,虽然之前咋网上的互动已经不少,可现在面对面了却有点冷场。刘才敬这种活跃高端用户,本来挺受峨洋几个人仰慕的,现在好像连眼睛都合适的地方放。付飞蓉虽然装扮得挺用心,但是对赵程迪的回应明显被动,感觉赵程迪对她们在平京相谈甚欢的描述是吹牛。

这事也只能慢慢来,一圈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杨景行这当老板的也不发挥领导作用,作为半个制作人,反而跟着峨洋员工去好奇付飞蓉他们的音乐制造灵感来自何处……

不过等大家一起坐到了饭桌上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地方是赵古帮忙订的,菜是庞惜临时点的,两桌都一样,虽然没尊重大家的意见,但是看起来群众满意度还不错。

大家平起平坐,动筷子之后,杨景行就原形毕露,像是日子过得比天天吃盖饭的员工们还艰苦,好不容易捞到一顿好的。

话题渐渐多,场面越来越热闹,活泼的几个带动了氛围,甚至开起了玩笑。这些年轻人也努力适应社会,学着以茶代酒敬老板一杯什么的。

财务经理庞惜也没小气,在另一位老板娘樊云的帮助下,两桌都照顾着,要不要加什么,再喝点什么。

赵程迪比今年才毕业的那些熟练得多,能主动提议几位老板都给员工们说点什么,总经理先说吧。

杨景行还端架子:“庞经理说说吧,我还没吃饱。”

庞惜并不扭捏:“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其实都是同事,峨洋刚起步,付飞蓉你们的事业也可以说才开始……”

庞惜比杨景行能说得多,团结了大家,鼓舞了大家,而且让这次聚餐显得不是特别儿戏,能让一群年轻人感觉还是有个靠谱点的老板。

杨景行就幼稚了,吃得差不多了后,在饭桌上,当着员工的面,就跟几个合伙人商量事了:“……现在公司账面上,勉强维持到年底,明年的增资,我初步计算是一百万,保证基本开支,再增加几个同事。不是小数目,所以现在就开始计划。”

王建贤算术好:“那我们要拿二十万。”语气已经沉重,估计此刻会觉得自己股份实在是太多了。

杨景行点头:“不一定要一次到账,我也很吃紧。”

老板们商量事,职员们就观望着,不过看王建贤的沉重和王成川的不语,年轻人

未完,共3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