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七六章 华人华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景行的时间不多,来去匆匆地导致对待茱莉亚的同行不可能像在浦音时那么面面俱到。杨主任甚至显得有些功利,对把持着美国音乐学学会的老头他会耐心恭敬好一阵,而跟爵士乐研究院的资深负责人就只是简单客套。放在浦音,给杨主任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向任何科系的负责人摆出平起平坐不卑不亢的气节姿态。

茱莉亚的人当然不了解杨主任平时是什么德行,所以也没跟他一般见识,甚至还挺给面子。不光教授大师们给面子,茱莉亚的天才神童学生门也不是全都像传说中的那样清高淡然,毕竟年轻人嘛,还是有那么一部分爱凑个热闹看个稀奇,甚至迷信权威相信传说。化差异的确挺大,浦音的师弟师妹们面对杨景行的时候就无论如何也演出不出那种喜悦激动中带有紧张甚至羞涩的丰富表层情绪。

离开茱莉亚后杨景行又清静了,一个人沿着大路往下城方向走,没大一会就打上车,告诉司机去中国城。

明显孟加拉色彩的出租司机很热情,虽然大部分对中国的了解都牛头不对马嘴,至少把奥运会说到了点子上。不过奥运会并不是重点,司机要称颂的是中国人给小费可大方了,他拉过的中国人都是那么富有而慷慨简直仁慈。

从下城区看起来曼哈顿好像也不是那么寸土寸金,杨景行下车后走在中国城里,入眼的场景简直让人怀旧,但是并不会有多深厚的亲切感,可能是因为作曲家的风衣西装穿着跟周围环境不太搭调,或者是气温太低。

孔晨荷没吹牛,街面上的简体字挺多,川菜馆子也不罕见,连门面装修风格也有追随国内潮流的感觉。真是信息社会地球村了,在另一面的浦海都还没流行多久的麻辣香锅在这也打出广告来了,只是不知道那家号称全美最正宗的川香烤鱼藏在什么路段。

当然了,功成名就的音乐家活动家们肯定不会在这么破落的老中国城搞聚会,所以杨景行的参观也只能浅尝辄止,转出来后再边朝西逛边给国内打晚安电话,走过两三个街区后把电话打完了,周围环境也变得挺不一样了。

据说享有盛名的中餐厅是当街的铺面,但也是文化差异吧,一片老旧简陋的深绿色门脸看上去简直寒碜。餐馆门前的牌子上倒是喊得很响亮,“2010北美华人文化联谊会”,只是字体和布局都显得有些别扭。

杨景行推门进屋,带起清脆的叮当铃声,室内是充足的暖气包裹着母语交织成的独有热闹扑面而来。如果不是相貌已经变异的红头发亚裔女服务员笑得像非洲裔那样咧大了嘴露出满口人工牙却连你好都说不标准,这地方简直就有些亲切感了。

接过客人的外套后,服务员还抒发一下感情:“多冷的天呀。”

杨景行没讨论天气的习惯,也不用领路了,自己会朝里走,然后就看到一个还算宽敞的饭厅和满屋子的人。一眼看上去大部分都是有了点年纪的华人,得有五六十号的样子,坐的坐站的站聚的聚散的散。

果然是联谊会,靠近门边的乐弦跟尤老师这几位已经聊得很欢快的样子,不过也没完全沉迷,乐弦很快就发现了杨景行的出现,直接迎过去,也不邀正聊着的人。

杨景行动作更快,而且这又开始赔笑脸了:“意大利这么养人?”

乐弦握手动作涉嫌庄重但表情还是亲热:“是有点懈怠了。快,唐老等你两天了!”

除了乐弦和从浦海来的人,屋里也还有其他人认识杨景行的,只见过一次的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华裔小提琴手,浦音八十首年校庆期间认识的两位音乐家,在茱莉亚奋斗的留学生……这些人也发现了杨景行的到来,不过这会杨景行的目标很明确,直接去讨好最老资格的。

唐青真是老而弥坚,一点不像两个月前才做过搭桥手术的人,老远就大声招呼着:“杨老弟!”迎上前就是热情拥抱。

众目睽睽之下,这一老一少还互相吹捧起来,然后唐青就要给杨景行介绍一下,什么美国华人商会的什么理事。旁边文付江直接着急在脸上,不等杨景行认识完大老板就提醒:“杨顾问,这边李参赞……”

杨景行实在来不及,茅天池还在似笑非笑呢,在他看来他茅老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可不一定就比唐青低……

说是什么文化联谊会,其实是一场私人聚会,共同组织者是华人商会的两位热心老板加上着名华裔圆号演奏家。参加聚会的大多是华人华侨,少数几个白人面孔也很适应诚的样子,还能做出终于见到作曲家的表情。虽说是私人聚会,驻纽约总领事馆的文化参赞处的参赞和领事也是以私人身份来参加聚会,但是对中国人而言公仆始终是公仆,而且文付江早就打听出来这年轻的李参赞也是有点来头的,家族上和浦海也曾经有过点渊源,最关键的是领事馆这次对民族乐团的访美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相比领事馆或者同行对作曲家的恭喜鼓励羡慕,杨景行更愿意收集一些新鲜的谈资,他这两三个小时一点都没闲着,收获颇丰,晚上跟女朋友可有得聊了。比如两位老板慷慨解囊共同为这次联谊捐赠了活动费用,华人华侨对这种善举不吝赞美,而老板们也有贵族之气度,或者就是因为没经历新中国改造而保持了前朝的优良传统,真是蛮特别的做派,民族乐团前辈们都纷纷看稀奇。

联谊会上也有在法拉盛卖小商品的小老板,跟杨景行多聊了几句,不因为懂音乐,而是知道杨景行是江浙人,而小老板经常去义乌。小老板也是有志向的,说是准备放弃零售搞进出口贸易了,他坚信义乌商品天下无敌!

文化聚会当然得有作家,杨景行前后收到四本亲笔签名赠书,其中一位作家自父辈起家里就没有一个人踏上过中国大陆一步,他不光在的中写了一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凄美故事,也非常忧心地跟杨景行聊起贫富分化的严重过问题,并很看得起地鼓励作为富人阶层的作曲家要为中国更多忍饥挨饿的人做点什么。

民族乐团二胡首席的表弟定居洛杉矶十来年了,因工作需要每年回祖国一两次,作为生意人的感触跟作家的猜想就很不一样,甚至有让子女未来去中国发展的打算,还让杨景行作为年轻人提供点参考意见。

杨景行没走眼,看着面善的老人确是香港演员,已经移民美国十几年当了业余画家。演员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在经典喜剧影片中饰演过让人影响深刻头号反派,说起来何沛媛肯定会惊奇的。曾经的演员真是老了很多,不过艺术似乎真能让人的气质改头换面。

难怪那个白种男人四处热情洋溢地低眉顺眼,原来是普通话比较熟练的房产经纪。而杨景行这身行头好像真起了点作用,差点就被房产经纪给缠住了,还是记者帮忙解围。

三十几岁的女记者是以个人身份来参加联谊会的,也算是在文艺展现奋斗了好些年的人,虽然以前更多是报道描绘一些官方的化交流,但是她也不仅仅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来做,今天找机会跟杨景行好好聊的目的也不是劝说开创新纪录的作曲家接受采访。杨景行向记者诚恳说明自己在严肃音乐领域的小成绩还远远不够成为先进代表人物,不光严肃音乐,事实上在绘画、等诸多领域,已经有好些国人好多年前就名满世界了。

作曲家说的那些人记者可是面对面见过不少呢,但她还是认为这一次的事件更具有新闻价值。杨景行问为什么?记者能说出很多原因,甚至扯到因为作曲家年轻而且有一个更为大众接受的身份四零二。

人在国外胆子大了,杨景行问:“或者是因为政治色彩没那么浓厚,更真实一些,有没有这个原因?”

做惯了主旋律的记者坦荡点头,然后好像也明白了杨景行的意思,是不是不想跟政治挂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