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0章 第一个客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辰有些赫然地挠了挠头皮,见王维仍想把背篓里的玉米往自己那边挪,便赶紧制止了。

“王老师,我刚才就是着急了。我能背得起来,你在后面帮我稍微扶一下就行。”

一边说着,方辰蹲下身去,将背绳挂在肩膀上,慢慢站了起来。

“行不行,小方?”王维有些担心地问道。

“没问题的。”方辰试着颠了颠,发现比昨天背的半篓红砖要轻快多了,就笑着道,“快走吧,别让骆老师等急了。”

“那你走慢点儿!”王维把就剩一个底的背篓背在自己的肩膀上,赶上方辰,从后面帮他托住背篓,一起往村子里走去。

开始的一小段路方辰还觉得没什么,等路途过半,背篓上过细的背绳勒得他的肩膀又开始疼起来。不过王维就在身后,虽然看不见,也能在脚步起落时明显感觉到他在帮自己用力托着背篓,自然也不好意思说要休息。两人的脚步越来越快,等到回到小院的时候,正好赶上骆泉把锅从灶上端下来。

“回来啦?时间正好,快洗把脸准备吃饭了。”骆泉抬头笑道。

“回来了。”王维把自己的背篓先放下来,又帮方辰卸下他的背篓,见方辰一个劲儿的揉肩膀,不由分说扯开方辰的衣服看了看。

“你小子!逞能了吧?”王维没好气地道,也顾不得把玉米拿出来,先回屋找昨天用过的药膏。

骆泉看到也过来看了看,笑道:“这下知道三百玉米意味着什么了吧?”

“嗯。”方辰老实点头,“掰玉米很热,但还能忍得住,关键是把玉米背下来,太麻烦了。”

“回头给背篓换个背绳。”王维从屋里面走出来,接口道,“找个宽点儿的东西,比这细绳要舒服一些。”

骆泉打来水,让两人稍微收拾了一下,又帮方辰涂上药膏,三个人才坐下来吃饭。

“我现在就想知道,到底是谁点了东坡肉!”方辰用力咀嚼着嘴里的面条,含含糊糊地说道。

“回头让他也体验一把!”王维颇有些同仇敌忾的感觉。

骆泉一边点头一边道:“咱以后啊,得立个规矩。来做客,我们欢迎。不过呢,节目组不给提供的东西,要么你自己带过来,要么你上山自己赚口粮。要不然留下点儿招待费什么的也可以。”

骆泉这话受到了另外两人一致的认同。

吃完早饭,骆泉去刷锅刷碗,王维去找了两块毛巾,又找来针线,在方辰敬佩的目光中做起了针线活。

一边做着,王维一边对方辰道:“物理原理大家都知道,关键啊,是能不能用实际行动将原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他把毛巾剪开,缝了两个长长的口袋形状,里面填上些找来的棉花,封上口,就变成了两条软软的圆棍形状,两头接上背篓上原本的背绳,将毛巾缝的地方调整到肩膀位置,拉过方辰来试了试,两个“圆棍”被压扁成两条柔软的背带,果然比单纯的两根绳要舒服多了。

王维又把另外的两个背篓做了同样的处理,骆泉也已经收拾好了家里,三人便重整旗鼓,背上背篓上山去了。

早上的成果三人吃完饭数了一遍,一共只有四十二个玉米,距离可以换取一斤五花肉还有不小的距离。王维在放工具的小屋里面找到了早上说过的半撅头,现在正拿在方辰的手里——他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一边走一边来回挥舞着,嘴里面还“呼——砰!”做着配音。

到了地头,方辰也不用两个前辈继续教育了,脖子上系好毛巾就进了田里。骆泉和王维两个人在外面笑了笑,也走了进去。

这次速度比两个人早上的时候要快不少,三个人也不时说两句玩笑话打趣一番。中间又休息了一会儿,时间过来一个多小时左右,王维从里面走出来看了看散落在地头的玉米,冲里面喊道:“老骆、小方,先出来收拾一下!”

里面又飞出来四五个玉米,骆泉和方辰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样,先把这些捡一捡看还差多少。然后留一个人把掰过的秸秆砍一下,两个人往家里送一趟。顺便拎壶水、拿两个杯子回来,太渴了。”王维道。

另外两人点头同意了,分头将散落的玉米捡成三堆,一汇总数量,居然已经有了两百一十七个。

“加上早上的四十二个,还差四十一个!”骆泉兴奋道。

“那这样,砍秸秆有点儿危险,小方没弄过,你还是往回送玉米。背少一点儿,路上休息一下,别太着急,时间有的是。”王维道,“老骆你会不会用半撅头?会用的话你来砍秸秆,我和小方我俩往回背玉米。”

“还是你来吧。”骆泉打量了一下放在旁边的半撅头,“这玩意儿我没用过。”

“那行,你和小方往回送玉米。别着急,慢慢来,时间有的是。别忘了咱还想让嘉宾也体验一把呢,要是把活提前都干完了,还能体验个啥?”王维道。说完,抄起放在旁边的半撅头,重新钻进了玉米地里。不一会儿,里面就响起了“咔嚓”声。

“小方,咱俩一次别背太多,半筐就行。路其实不远,多走两趟不会太累,主要是别再把自己弄伤了。”骆泉叮嘱道。

“行,我知道了!”方辰点头应道。

两人很快往自己的背篓里装了半筐玉米,骆泉细心地将自己的毛巾和方辰的毛巾垫在方辰的肩膀上,才让他背起了背篓。

经过改造的背带确实舒服多了。方辰在路上道:“我以前知道应该很辛苦,没想到竟然这么辛苦。就一早上半上午的时间,我都觉得快要褪一层皮了。”

“就是要磨砺!”骆泉接口道,“你看你脸上被玉米叶子剌出来的印子,很不舒服吧?我见过的老农民,大夏天中午,光着膀子钻玉米地收玉米,皮肤上连一点儿红印子都没有。那种汗水浸湿的黝黑皮肤对视觉的冲击,远远比健身房紫外线照出来的皮肤有冲击力的多!”

方辰闻言摸了摸自己的脸,呲了呲牙。

“不过现在好多了。”骆泉继续道,“你要是有机会,多出去走走。咱这样纯人工收获的,现在已经不多了。去年我在外面拍戏,看见如今的收割机械,这一趟过去,连收获到脱粒再到秸秆粉碎和翻耕,眨眼之间就完成了。”

“那导演组为什么不给我们弄个这样的机器?”方辰翻着白眼道。

“傻小子,那还有什么意思?”骆泉笑道。

方辰傻笑了一下。

两人回到院子里,把背篓里的玉米倒出来,又拎了一壶水拿了三个杯子,回头又往山上走。

“以后早上烧开水,得留下一壶放凉。”骆泉咂了咂嘴巴道,“要不太热了没法喝。”

“我们可以去买纯净水、饮料什么的。”方辰接口道。

“想得美!”骆泉笑道,“估计没得买,得让你用东西换!不过农村里下地干活以前都是这样的,拎一壶水、拿个大杯子、抓上一把茶叶。真正农忙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回家吃,人口多的家庭还能专门回去做好送到地里,人口少的就得带干粮咸菜。”

正说着呢,两人听到身后“嘀嘀”的喇叭声,回头一看,一辆绿色的电动小三轮正驶过来。开车的是个平头男子,穿着一件条纹短袖衫,皮肤有些黑。车都里面坐着一个带着遮阳帽的妇女。开车的男子见两人回头看过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两人赶紧往旁边让了让,骆泉还和人家打了个招呼。

看着三轮车驶过,骆泉道:“夫唱妇随,生活可能并不富裕,但这样的生活也别有一番平淡的滋味。这人啊,最怕的是没有欲望,更怕的是欲望太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