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闭门造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择弩作为主要武器的另一点,则是因为对于接触大量工业化信息的范进而言,制作工艺复杂的弩,完全不是问题。甚至连不易制造的弩箭,在范进严重都是小儿科。这就是他最大的金手指。

此时已有手动车床,只不过并没有军供,都是街头用来车个保平安的木葫芦、车个拐杖啥的。如果定好标尺,限定规范,短时间内批量做出弩箭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那四轮马车,在一个晚上做好却是有些难度。此时强敌在侧,先做一批不那么完善的,再在后面逃出生天之后,详做提升。

多拉快跑奔小康的四轮马车此时在西方已是遍地开花。那边地势比较平坦,使得四轮马车使用比较广范。在华夏大地上曾经出现过转向不太灵活的四轮马车,只是此种奇淫巧技到了明代,基本上已经失传了。算了算,此时有二十九匹马,做二十辆车不现实,考虑到双马并排拉车更有运力优势,正好可以做八辆大车,留十三匹马作为路上的哨探,往来探听消息,也可以练习骑兵的基本功。

通过这次血的洗礼,范进觉得再有阵仗,自己和众手下起码不会再动不动逃脱或是下跪了。他和李老三一起,轮流安排人员吃饭,并派出哨骑,打探那一阵风的情况。

结果一阵风颇为托大,觉得明日之战有恃无恐,竟没有安排任何警戒,大模大样的在对面小山包处安营扎寨,摆出一副明日决死的态势。

要不是不愿死磕,范进都想今晚摸上山,先杀他个鸡飞狗跳。他又安排了十几个哨骑,每次出动两人,每人两匹马,马上多背可燃物,尤其装好油罐,不管什么菜油、灯油,都给我多装。

到了流民扎寨处,先放把火。对方发现后,立即回马入堡。几刻钟后,下一批人再上。这样往复的来一个晚上,不让一阵风休息好,第二日便会给自己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粮食、银子、水和武器,这些东西都够置办的,范进索性让李老三,把“能搬走的,全都给我搬走”,一时间王家堡鸡飞狗跳,处处都是李老三众人忙碌的身影,匠作坊里面的匠户,铁匠以王二铁和王三铁为主,木匠以董木匠、薛一桶为主,都在范尼和众人的吆喝下,到了近前帮忙。

薛一桶平日里就有给家丁兵器维修保养的职责,范进拿出一张纸,先让他找人按图加工和查点物料,这弩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它的加工先行开始。随后范进才开始考虑其余事项。

范进见银子和粮食以及各类物事都已搜出不少,感叹这王扒皮平日究竟把百姓剥削成了什么样,光银子就搜出来好几大箱,跟别提那些堆积的像小山一样的粮食了。

这些物资一齐备,接下来就是如何运走。四轮马车制造的关键,在于转向桥,而且范进考虑到,就算是用现有的二轮马车改造,这车轴部分承载依然成问题,速度加快下,必定撑不了多久。他考虑的是——制作简易轴承,安装在这改造车上。

方才日间搏命之时,那菜墩砧板十分坚固,与箭头碰撞似有金铁之声,这么高的密度,用来做木质轴承肯定没问题。他让范尼找回那菜墩,问董木匠这为何物?

董木匠见这就是堡内之物,恭敬道:“范壮士,此乃蚬木,其质致密,坚重,入水即沉,硬如钢铁,敲击可发出金属一样的铿镪声,砍伐、加工都十分困难,甚至钉子也钉不进去,可以说是‘刀枪不入’的钢铁木材。前番老爷去云南购得,拿来做砧板”

范进听闻此言,乐的咧开了嘴,特么的,这么好的东西,老子竟然不知道,

“此物在堡内还有多少?”

“范壮士,砧板还有许多,都在木工坊,只是加工颇为困难,旬月才做出两块砧板”

范进想起来了,这种蚬木,在后世可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于中国广西和云南部分海拔700至900米热带石灰岩山地季雨林。密度非常高,有极为优良的力学特性,是机械、特种建筑和制船、高级家具的珍贵用材,也是作砧板的好材料。既有此物,轴承无忧矣!

反观那转向桥却好做多了,现在王家堡内大车非常多,将两辆大车拼在一起,然后利用原来的四个轮子和轮轴。在轮轴的基础上,实现可进行差速的四轮车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将前轮的悬挂改为一个大圆盘,将车辕与车身衔接的部分与前轮悬挂结合,使得马匹转向的时候前轮的悬挂也跟随整体转向。

由于车轮中滚轴的作用,前后车轮能够自动自行调节各轮的速度差,其实就算没有滚轴也无所谓,只不过比较费车轮且影响马匹的动力罢了。现在还不知道河南东面情况如何,以及下一次补给何时获得,所以必须赶工做出牢靠的四轮马车。

这种悬挂方式无法做过小角度的转向,无法做速度过快的急转向,但在此时已经无法要求的更多了,先保命再说。

而这轴承却是关乎工业产品寿命的重中之重,得好好寻思寻思,如果做好了轴承,今后的工业体系建立将事半功倍。但是强敌在侧,范进不敢过多耽误时间,立即命王二铁和王三铁兄弟二人按他的要求寻找物事,随后交给范尼和董木匠一个任务,就是改造驴拉碾子。

此时到了体现真本事的时候了,范进不顾众人满脑问号,直接雷厉风行的安排起来,众人摄于其威严,纷纷行动起来。

明代虽然百工振兴,但是趁手工具不全,范进造车的第一步,就是先做出合适的工具。他首先从王三铁手里要来一把未打造完成的剪刀,开合两次发现两支剪子腿松紧程度不错,然后让其在磨石上将剪子腿的末端磨尖,这就是一把合格的圆规了。用圆规量取相同物料的尺寸最是合适,这样一套设备,很快就可以将一个物事复制成N套。而且更便于标准化。

而另一样造车利器,便是车床了,无论是轴承还是悬挂上的圆盘、滚轴,没有车床的加工,要么寿命不达标,要么根本无法转动,马车也就造不成了。

这王家堡里面不可能有这划时代的工业产品,眼下可利用驴拉的那个大碾子改造,只需按上一个木制主轴,即可改造成为畜力机床,以此来加工马车上的轴系零件。

好在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和后世信息大爆炸一般的知识灌输,范进胸有成竹。

他曾经在网上见到过国外吃饱撑没事儿干的网友,用木头和玻璃弹珠做出了工业级的轴承,承载力非常大。现在没有玻璃弹珠,火铳铁子儿倒是不少。

他命人找来至少五百颗铳子儿,取出一粒较为圆润的,然后在一块软木上将其敲进,再取下时,软木上就留下了一个窝槽。范进让王二铁拿起这五百发铳子儿,逐一的往这个槽子里放,大邢适的留下,稍小的直接扔掉,稍大的要进行打磨,堪有大用。

王二铁见范进说的郑重,不得不卖起十二分力气,逐一的筛选这些不知道干啥用的铳子儿。范进见王二铁几人都用心在做,渐渐放下心来,真要论动手能力,过于依靠工具的自己还真被这些古人工匠甩了几条街。

此时那边的范尼已经按图样,把畜力碾子改造好,并且在铁匠处找来几块生铁,按范进所说的样子和大小做成了“夹头”。随后钻头被范尼牢固的固定在原来石碾子的轴心上。怕不结实,旁边忙完了自己的事儿看热闹的李老三,又把自己曾经讨饭用的花布头拿来几尺,又紧紧的缠了缠,用手试了试,效果不错。

范进随后将砧板放入夹头,用铁筋扭紧,随后让李老三赶驴,转动这简易机床,随后做了一个小架子控制砧板升降。在夹头中间的一根凿子,如刀切豆腐般,把这硬如钢铁平日愁坏众工匠的砧板戳了个圆洞,惹得众工匠啧啧称奇。

随后按照记忆当中轴承的样式,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