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鏖战海南郡(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裴玉成没有考虑宋中吉的感受,直接将这些高丽人一人手上拴上个麻绳,然后拿这些高丽士兵自带的长矛、朴刀等长柄兵器,将他们几个一队的穿成了串。

先前的问话很是让他不满意,因为这个宋中吉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出来只是接到了将千户所全部的兵丁派来海南郡支援,旁的便没人提及。裴玉成知道军中有一些擅长让敌人“说真话”的狠角色,那些人有时展现出来的手段和狠辣,经常让杀人不眨眼的裴玉成等人都有些不寒而栗,但行军打仗又不得不让那些家伙跟在军中。

这次裴玉成真的立了大功,以三十骑军迎战了三百高丽兵,而且无一人伤亡,打死对方二十几人,俘虏了将近两百。其余负伤的裴玉成一个没留,全都打发他们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经过随队出征的影卫人员一番严刑拷打,宋中吉终于说出,现在高丽南部各个郡县都广为动员,出兵抵抗“吉州叛军”,按照高丽朝廷的急另,这就是将近十个郡县一起出兵,曹兴旺算了算,每个郡人口不一,那就按照五百兵丁来算,十个郡就是五千,再加上光州出动的驻防力量和高丽水师,这次怕没有一万敌军,也有八千了。

得知敌军竟有自己四五倍之多,曹兴旺也仅仅是略微担心了一番,便和马大眼继续研究如何和他的炮兵队伍配合的问题了。按照范进的说法,目前第一团和炮兵团从来没有过配合,这种较大规模的战斗的最佳方式就是——炮兵固守,步兵掩护。

曹兴旺便带着马大眼一起来到了己方设定好的战场,在第二道防线后面的土墙下,让炮团的士兵推着臼炮来回移动,以此观察这“人间大炮”的机动性,随后在几个合适的发射地点做了记号,这样所有的臼炮在作战当日,都可以迅速的找到合适的发炮位置,以降低初次上战场的紧张感和慌乱。

又过了三日,水洞东北面和东面聚集起了大约三千左右的高丽军队。个别军队派出了哨骑,打算打探一下水洞的“叛军”到底是何方神圣。结果见到了人翻困难、马跃更难的几道大壕沟。在壕沟里面依稀可见一些金属的棱刺儿在太阳的映照下闪闪发亮,警告着这些打算继续西行的高丽队伍。

最终这些队伍没有办法,便逐一的按照发出地点,分别在壕沟外一里的地方扎起了营寨。

当晚,曹兴旺命令裴玉成带骑兵排前去袭扰。裴玉成早就不爽这些高丽人,龟缩在壕沟外面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便找准了一个机会,挑着一个比较大的高丽聚集点放了一把火。

火势很大,见到偷袭成功后,裴玉成等人顺利返回。于是这样连着两天,都是白天见到高丽军队不断聚拢,晚间裴玉成再次偷袭。到了第三日的白天,围拢的高丽士兵竟然有了四五千众,而此时已不再呈混乱状态,好像是主事的高丽高阶军官出面组织。

到了中午时分,纷纷攘攘的高丽众军渐渐的平息下来。曹兴旺和裴玉成远观一里外的敌营,发觉统兵主帅颇有几分能耐,打散重排的队伍散而不乱,外围分布的零散行营很好的将主帅行营包围在中间,互成犄角,又互相警戒。而且还出现了成队的巡逻兵士,曹兴旺和裴玉成对望一眼,看来不仅今晚无法袭营,怕是明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裴玉成骂了句什么,然后呸的一口唾沫,

“便宜这些高丽人了。今夜恐难以得手啊!”

旁边的马大眼虽然暂时还不通战事,但察言观色的本领可是不小。他见两人有些闷闷不乐,便跳出来道:

“二位,莫要丧气,今晚看,看我马大眼的,送给,给他们点儿厉害的瞧瞧!”这马大眼一激动之下,竟有些磕巴,看得出来这位老哥憋了许久。曹兴旺道:

“还看兄弟本领!我等在此为你助威!”

“多谢了!此番缴获来的三连发火铳,乃‘三眼神铳’,这定是当年戚爷爷后人支援高丽时留下来的,曹团长莫要惊慌,‘三眼神铳’虽利,但说起威力和准头,又怎么能比得上咱的长乐鸟铳了?

就算他三连发,但三发一打完,这就成了一个锤子,不还得被我们的鸟铳射杀?”

“哈哈,马兄弟倒是看的明白,怪不得范大将军叫你来当这新团团长,那定是有本事的!只是我观对面前些日子还乱乱哄哄,在那主帅到达后便整肃有嘉,又不知道是哪位名将?”

“多,啊多谢!曹团长,管他是哪路好汉,咱长乐军消灭的好汉还少了?就算他是高丽的王老子来了,咱,咱也喂他几发铳子儿,看他的牙口是能咬的动,还,还是特么的跟流贼一样他咬不动……”

“哈哈,哈哈!”

……

是夜,第一道壕沟东边不远的高丽营地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不时的可见影影绰绰的巡逻队伍,游弋在大营左近。

主帅营里,一个面目颇有些威严的人坐在主位上,旁边李邢敏恭敬的站立一侧。

“啪——”的一声响,主位上的人怒吼道:

“枉你是高丽第一良将,这小小的吉州叛军怎么就拿不下?营盘如此松散,不是轻易的就让人有了可乘之机?”

底下的李邢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伏地痛哭:

“叔父所言极是,那叛军不知从哪里得来了速射短弓,在一百余步的距离根本无法抵挡……”

“啊呸!莫要堕了自家威风,就算他有利弓,你不是还有当年大明军队留下的三眼神铳吗?对射就是。”

“叔父,这短弓格外犀利,而且他们还有一种铁炮,射程更远,在百二十步的距离就灭我三眼铳手,实难防备啊!况且,况且……”

“这里没有旁人,快说!”

“是,况且他们来去如风,防不胜防啊……”

“啪”的一声,主位上的人拍了桌子,站起身来后,道:

“怎地你李家人都变得如此窝囊?这是哪里?这是我高丽本土,那叛军不过几千人,怕他作甚?着你作为前锋,明日第一个越过他们的壕沟,给我取下贼首!”

“叔父,这……,好吧,侄儿接令!”

这李邢敏一咬牙,在帐中同僚怪异的眼神关注下,还是犹犹豫豫的接了第一个出发的命令。他的叔父是自李舜臣之后,高丽少有的能征惯战之人,朴永进。

他出身于高丽望族朴家,自幼便喜欢读些大明的兵书战策,对于高丽的历次战斗都了熟于胸,此时官至高丽右都督,号平南大将军,一直镇守在高丽南部的光州。所以吉州叛乱之后,他第一个前来督师评判也在情理之中。

他自领家丁两千余,到了水洞前线之后,见到高丽各地标营散漫不堪,而且各自为战,他便直接按照部署收拢起队伍,随后做好营盘,以期明日即可开战。倒不是他小瞧了长乐军,而是这吉州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高丽流放的要犯,也有大明的前朝遗老,更有些倭国遗民。因为各方的势力相当,总有小摩擦。

有时因为争抢资源,也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叛乱。高丽朝廷便不得不几次三番的出兵吉州。这次吉州势力竟然摆平了岛上,都打到了高丽境内,虽然让高丽朝廷有些吃惊,但还在常理推断的范围,便命朴永进挂帅,连同“高丽名将”李邢敏一同平叛。

按照朴永进的理解,这种小规模的动乱三五日,最多不过十日即可完成。但为了稳妥,他依然带上了全部的家丁,而且召回李邢敏,做好谋划之后再进行总攻。得到的消息是这叛军有一千多人,最多不过两千。但是当朴永进来到前线,观察了那触目惊心的大壕沟,还有远处几不可见的叛军营盘,朴永进一时感觉事情有些大。

这明显不是一般的流

未完,共3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