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凤阳失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范进的“吉州商馆”伴随着影卫的脚步,已经撒向了大明的很多地方,除了北边从青岛到京师的情报路线,还有从宣大到胶州的马匹运送路线外,在金陵、凤阳、开封三座城市也分别派驻了商馆。只是由于人手实在有限,很多地方的商馆仅仅一两人而已,更有的根本不从事商贸活动,完全就是情报人员落脚的地点。

所以会有一些范进特意叮嘱的“专门”的情报,由影卫重点关注,随后随着长乐商路带回,这才有了各地情报的来源。

范进在青岛的“市政厅”留有侧门,这是只有李国栋、池重等人才知道的一道暗门。其他人,包括付坤宏在内都以为这是一道装帧精美的屏风。打开前会有专人查看是否方便,当确认无误后,才能进来。而且这侧门里面常驻有稍逊于池重武功的高手,这是李国栋的安排,只为确保长乐军的领头羊不被异常暗算。

今次传递情报之人与平常的近卫打扮无二,只是脸色出奇的白,就好像用冷水浸过多日的死人一般,白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因为总是在阴影当中行动,所有的影卫们渐渐的都变得更加的阴鹜和沉默。这位白脸先生也是如此。此人名叫白达贤,外号“白大先生”,精擅近身搏斗和夜间突袭,一手擒拿功夫出神入化。曾是池重在河南地界交好的朋友,因为手段了得,便被拉入长乐军影卫。

范进担心此人江湖侠气太重,受不了军规约束。但白大先生来到后,发现每日所做之事惊险万分,时时充满着刺激,反而渐渐的喜欢上了影卫,便一直留了下来。之后的活动范围被派到了比河南更加重要的地方。目前李国栋长期驻倭国,池重与之轮换,期间剩下的硬手,就只有范尼了。

但是范尼是范进的贴身保卫,不能进行一些秘密活动,池重才拉白大先生入伙的。后来范进“预测”出来几个地方可能会“发生举世震惊”的事情,便将白大先生派了出去。

今日范进一见白大先生,暗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原来这次设在凤阳的“吉州商馆”,由白大先生亲自传回来了一个惊天消息!

此时已经来到了崇祯八年的正月,由于高丽前线吃紧,范进竟然连新年都忽略了。但是前期安排下,另一条战线的人和事却没有停。

凤阳吉州商馆建立时间比较早,是在范进从京师返回就命池重组建的。而此次凤阳的商馆,也仅是将一些事情忠实的进行了记录和转播。

长乐军在高丽前线激战正酣时,即将跨年之际,颍州一带的农民军打算在崇祯八年的开年,就给崇祯爷来份“大礼”。这左近能抢的能烧的已经折腾完了,剩下的都是些看不上或者搬不动的了,如何能干票大的,让皇帝小儿见识见识咱农民军也有力量呢?

不如,去打更加富庶的寿州去吧。随后几千兵马的颍州农民军队伍,便浩浩荡荡的开服寿州。寿州归凤阳管辖,这么声势浩大的行动,直接让凤阳的守备太监急的团团转。为何这凤阳守备是太监呢?因为这可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开国皇帝的老家啊。

这个太监名叫杨泽,在知道了农民军已经将寿州团团包围之后,急令留守的标营准备迎敌,随后通知风阳知府颜容埴,赶紧、立刻,马上带领领乡兵和家丁给我防守。以期顶住农民军如火如荼的攻势。

只是这么关键的情况之下,还是出了岔子。

这位杨泽太监的名声不太好,就是喜好那银子。平时整个凤阳地界的百姓和官吏都对他颇有微词,临到了武装保卫皇家龙脉之时,还不忘对各级官吏、百姓上下其手。百姓们没办法之下,虽然城外啸聚着几千农民军,但没有影响城内百姓的动作。一纸诉状告到了在凤阳的巡按御史,一个名叫吴振缨的人那里。

按说这为制衡行政机构主官而设立的巡按御史,权利非常大了,但是太监是什么身份?那可是崇祯帝的家将,谁敢惹?所以这吴大人根本就不接受诉告。堵死了百姓们上报污吏的道路。

这还得了?这种不作为的行动立即火上浇油一般,点燃了民众的情绪,在群情激奋之下,大小百姓蜂拥而出,齐齐的围住了凤阳的太监署,把杨泽的居所和他本人都一把火点了。

看着这冲天大火,很多百姓渐渐的更燃怒意,平日里大明朝廷苛捐杂税甚多,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于是便有些人偷偷地跑到了颍州,报名参加农民军去了。

这一去还了得?!一时间颍州、凤阳城内农民军交相辉映,如沐如歌,端的是热闹非凡。兄弟们趁着正月十五元宵月夜,便一时激动起了拿下凤阳龙兴之城的念头。

农民军先派遣了先头部队,悄悄的趁着夜色往凤阳城里面摸。只是,越到城跟前,越能听到城中阵阵笙歌燕舞,流萤飞燕仕女如云。大家越走越气,娘的,老子们天天连饭都吃不上,城内的贪官们却享乐快活,这还有天理了吗?干他!

于是乎先头部队的农民军立即化装成商贩、货郎或者挑夫,悄悄的摸进了凤阳城中。兄弟们来可不是喝花酒的,这灯红酒绿的生活老子来了就是推翻的!

几个农民军弟兄,忍不住平常日子里的清苦,竟然抢夺起城内居民财务来。更有甚者,扑向了那些歌舞伎,就要进行不法活动。

只是在争执、打斗之间,不小心引起了处处火星。此时可没有电灯,到了夜晚只能依靠油灯或者长乐军的那种蜡烛,再赶上今日到处都是花灯,连着到处都是彩纸、对联、灯谜等易燃物品,加剧了起火的可能性。

最后,按照历史巨大的惯性,这凤阳城中首先在春楼处起火,不多时便火势冲天。随后,在城中的各个地方都喊声大作,百姓们疯狂的跑上街头,要么避祸,要么就是农民军的先头部队,见到火起,便继续加把劲,让火势更大。哪儿哪儿都是人,哪儿哪儿都是火,整个凤阳城一时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农民军先头部队见到事有可为,便纷纷放下手中抢夺的财宝、牵着的牲口,迅速占领了城门、城楼等地,随后派出哨骑联络,颍州的大部队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凤阳。

这凤阳虽然正治地位极高,但是基础设施实在太差,城墙不过一丈,而且无险可守。凤阳城内还要标营三千,但混乱之下哪儿能迅速的起到有效的防御效果?又不是现代化通讯的时代,守将战死之后,凤阳城彻底交到了农民军手里。

好家伙,上天掉下来这么大一个馅饼,还不好好利用?农民军迅速的干了城破后侵略者所干的一切事情,也都忘了当初为何加入这农民军了。

在凤阳扮做货郎的影卫不敢怠慢,将这情况由白大先生亲自快马加鞭的传回青岛。只是范进一连几日忙于接收物资和接见属下,直到今日方才有机会见到范进。

范进见到后,并没有太过于吃惊,因为这早就在他脑子里记着。这大明的祖坟爱谁烧谁烧,跟范进一分钱关系没有。只是他知道此次崇祯帝的祖坟都让人烧了,震怒之下加大了对农民军的清剿,而这次清剿农民军也将他的结拜好大哥——曹文诏一并派出,在历史上,这曹将军就是在此次平叛过程中,殒命于农民军手里的。

范进早就做好的应急对策,他知道这白大先生武功了得,而且此时池重正好从倭国轮值回来,便立即派此二人按照他事先交代好的,继续跟进相关事宜。

在范进主动或是被动的参与下,当前的历史已经有了些许改变。也不知此番千里驰援,是否能继续改变历史呢?

白大先生和池重是一条暗线,不可轻易告人。此刻距离凤阳被烧,应该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事儿了,那件事应该还没发生,想到这里范进便放宽了心。但是这一次趁着凤阳事件,农民军接下来就要有更大的动作了。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