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三英齐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哦?既……既是你的结拜兄弟,当……当算的自家兄弟……”

曹文诏此时刚刚恢复神智,但是对于范进的人品和能耐,还是颇为相信的。此刻他费力的想要起身,见见那三弟。刘黑赶紧上前,一揖到地,恭敬道:

“这位,便是那‘万人敌’曹将军了吧,小的刘黑,能与曹将军结拜,实乃三生有幸!请再受小的一拜……”

曹文诏没法阻拦,只是在床榻上微笑见礼:

“好一个……咳咳,一表人才的刘黑!二弟范进实乃人中翘楚,今日一见三弟,亦为人中龙凤,看来我这个……这个大哥,不好做啊!”

范进赶紧上前拦住曹文诏要继续的话题,轻声道:

“大哥,今后咱三兄弟就常在一起了,客套的有的是时候说,今日身子还没康复,待过些时日,我等定要歃血为盟,插香立誓,效法那桃园结义之事,成全一段佳话!”

听着范进说的慷慨激昂,声情并茂,两人都十分感动,尤其是得蒙重生的曹文诏,更是将范进的话听到了心里。这范进可是响当当的汉子,当日全歼那后金甲喇苏力可加,为宣府众将出了恶气,而且前不久听说连义军的“西王”献贼都被其斩首,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既然范进认可这三弟刘黑,自己又有什么看不上的?

于是曹文诏和刘黑二人异口同声道:

“定当如此!”

“万分荣幸!”

……

明面上,范进积极响应大明朝廷的号召,星夜驰往扬州。所以当范进的任命在六月底下到莱州衙门时,负责接洽的代表冯剑便理直气壮的道:

“我家‘博士’大人奉皇上的旨意,星夜赶赴扬州剿贼,这接旨的事宜,便有我来代劳”,冯剑出身官宦世家,从来都是不卑不亢。而且平日里仗着姐姐的面子,长乐军上下都对其毕恭毕敬,时间一长,这人就自然有些许气质上的变化。

传旨太监心道,一个没有实职的“五经博士”家的家丁竟然这么牛气,想来这温体仁一派得势已如斯。想要发作,但是旁边的莱州知州等人频频施以眼色,便忍了一口恶气,随后尖声细气的念完圣旨。

冯剑代范进领了旨,根本就没吊那个太监。惹得那个阉人差点儿当场爆发。冯剑看着崭新的六品官服,还有通判一职的象牙印信,不住的唏嘘。想当年冯父便是通判一职,怎知得罪了哪路大神,抄没家产,充军发配。如今跟着范进才有了趾高气昂的机会,不得不再次感念了范进的好。

圣旨当中说的山东标营,登莱一带是没人的,那太监跟随着登莱官员,一路赶去济南府了。没办法,登莱一带的军户在登州兵变时多有背井离乡者,余下的都被充去边军,偌大两个大的地区,仅剩下些不能调动的老弱。

冯剑得到了官服和印信等物后,不敢怠慢,直接交到了“市政厅”侧门后的一个家丁打扮之人的手里。按照范进的说法就是——“只要与范进有关的事儿,就找那个老者”。

影卫的效率很高,不出五日,身在扬州的范进便得到了这些东西。他自己肯定是不会出任两地的官员的,这也不合祖制。范进便任命了冯剑为扬州六品通判,范孝为镇江府五品同知。至于会有言官弹劾自己,不经科考便入仕为官,嘿嘿,先让他们见识见识长乐滑轮弩再说。

只是范进此时并没有在扬州城内,他一直都在搬到了长江边上的罗帮“七星堂”里。那“常青军”兵锋太盛,沿途的破坏力比之献贼更加生猛。

范进便在扬州城外,靠近长江的地方寻了个地点,用长乐青砖垒砌了一个小型的“海岸堡垒”,重做城内吉州商馆总馆的依靠。至于有没有人跳出来说这是违建,那就要拭目以待了。

有趣的是“常青军”虽然名义上已经打下了扬州城,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扬州大肆劫掠,而是冲进去把原有的州府衙门砸了个稀烂,随后几个有名的又有劣迹的富户家里遭了秧,其余百姓均相安无事。随后十数万义军“常青军”在西安王的带领下,带足了盘缠和粮食,做出了围困扬州城的打算。

至于南边的镇江城可就没这么幸运了,镇江作为应天府的一个重要屏障,本来的城防建设就比扬州强了不少,而且内有标营八千之众。镇江府尹对百姓陈述利害,如果城破,则无一幸免,随即便在镇江府尹带领下,全城百姓参与到了防御的大计当中,城门紧闭,百姓拆了不少的房子,以备防御之用。结果未等打围城战呢,“常青军”又用了原来的老法子,早早的买通了城门,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兵不血刃的摸进了镇江城。

大部分百姓被掠走,充当了义军的一员,连同他们的财产。所有的富户不论忠奸,全部拿下,又放了几把火,把个镇江城搅得是天翻地覆。这才引得出逃的镇江府尹修血书一封,去朝廷告急。

因为“常青军”只是围困扬州,并没有为难城内百姓,而且各个城门也并没有得到严密的封锁。

所以当范进过来之时,当地官员便派人出城恭贺。

其实范进手里攥着的,仅仅是一个六品的通判,那扬州知府却是正四品的大员。只是形势比人强啊,现在范进是来解救自己的,那失地之责可是要掉脑袋的。前番凤阳之变后,很多三品要员都掉了脑袋。而且听说这范进非常能打,若是他过来把这扬州城保了下来,那谁是谁的上司,有那么重要吗?

而且人家朝中有人罩着,那奸相尖酸刻薄、心胸狭窄,谁人敢惹?情势利害都分析个明白后,大家便不得不向范进表个姿态。和自己隔江相望的镇江,便是被这个“常青军”差不多给少了个干净,而且镇江府尹等人出城后不久,思忖难以担起失地之责,便纷纷悬梁自尽了。这乌纱帽谁不想多戴几年?而且这范进做官之后,犹如座在飞鸟上一般,青云直上,在奸相的庇护下,二人里应外合,将来的成就说不定就加官进爵,不好惹啊。

而且很多明眼人认为朝廷封赏的银子还好说,飘没几次后,也不剩下些啥了。但是这两个职位:扬州府正六品通判,还有镇江府正五品同知,委实是丰厚,看来这范进的确得宠。而这样一来,范进在长江流域将会非常的有话语权,对朝廷的威信不利啊!

不过这少有的几个人,想到既然朝廷都不怕尾大不掉,自己跟着瞎操什么心。便和其他人一道,纷纷送上了贺礼。

身在城外的范进此时依然十分忙碌,因为他觉得飞鸽传书非常不牢靠,而且有着极大的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这段时间里,范进便利用调拨流民回青岛的这件事,直接建立了情报传输枢纽。

这些枢纽就是依靠建立在各地的“吉州商馆”。随着范进财富和人口的增多,他便继续给影卫增添人手,随后继续在大明各地疯狂的建设“吉州商馆”。

目前依靠着这些据点,范进的命令沿长江一路向东,到达松江府之后,沿海路北上,跨过了江苏一释青州、徐州,绕过莱州大部,直抵青岛,全程不会超过五天,在这个通讯极为闭塞的年代,委实已经算得上是神速了。

现在范进是名义上的胶州知县,就算是打着胶州的名号,走陆路也是可以的。但是沿途经过地点众多,势力盘根错节,一不小心便万劫不复。范进还是老老实实的利用水路运输的便利性和绝对的掌控能力,走海路最为稳妥。

这样就让范进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直到松江府,再从松江府到青岛、高丽、倭国下甑岛,三个主要方向的信息渠道全部打通。而且在这一水路通讯的重要节点城市上,都建立了“吉州商馆”,用以中转或者情报人员的休息。

而范进所获知信息的能力,一下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