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 我有必杀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义军大王们,接受了熊文灿的招抚后,将会拿着长乐军贡献的一份银饷而逍遥快活,这件事让范进是非常的恼怒。最关键的是,这帮大爷们吃好喝好玩儿之后,嘴巴一抹,瞅准了一个机会后,立即摇身一变,随后义旗一举,立即又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一招百试不爽,就是不知道朝廷还有崇祯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根本的矛盾没有解决,妄图寻求表面上的安抚?

范进千般不想,万般不愿的从长乐证券交易所组建的事情上抽身,那些股份制建立、公司成立等等事情完全的抛给了范飞来处理。不得不说,这范飞非常的具有金融头脑,虽然是弱冠之年,曾经读过私塾。又在之前在为期两年的范进速成培训当中,掌握了大量的金融知识和工具的应用之法,所欠缺的,也就是心境和经验了。

范进把这一块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给范飞是无奈之举,但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范飞就像其他义子那样,不让自己失望。

既然再次剿灭义军的任务推脱不掉,那也就别怪我范进心狠手黑了。范进的这个辣手,指的不是对农民军,而是对待各地的官府。

想要从范进手里敲出来银子,真是找错人了。目前对大明朝廷还下不了手,那就只有委屈一下各地的官家了。

范进计划此番出行剿贼,全部带新兵蛋子出去。近卫团只带五百人即可,出行的目的就是练兵,而且需要轮换。先去五千人新兵,待磨合出了战力后,赶紧抽调新进补充的其他的新兵,再赴前线,总之要利用这个剿灭义军的良机,好好的锻炼锻炼队伍。

目前范进手上的战兵已经达到了一万人,这可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量,然而外人所并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一万人的作战部队,还有范进的两千人满编的近卫团,再加上八千多每日训练但未上战场的新兵。这些加在一起,整体上有了两万作战部队之众!

短短几个月间,由于范进所辖领土难得的风调雨顺,而且通过引种南美高产作物,各地的红薯和玉米以及原有的麦、黍等粮食均获得了丰收。吉州岛作为最大的粮食产地,远远超出了目前人员所需求的数量。

而且范进每到一个域外之地,都大肆的抢夺粮食,比如倭国的两藩、高丽的光州和平壤。要么买,要么抢,反正我就是要粮。这样一来范进就囤积了足够原来三十万军民吃两年的粮食。后来付坤宏和孙北斗连同宋应星一道,同时来找范进,认为这么多粮食而且这么多未开垦的土地,可以放开流民招募的脚步,大量的进驻新人了!

新来的流民可以全部的移至光州、倭国,此时若是有口吃食,谁还在乎倭国还是高丽?而且现在九州岛和整个南部高丽已经不再是倭国和李氏高丽的了,这里现在叫做“新胶东”,指的是胶莱河以东的领土。

范进从善如流的接纳了这些大咖们的建议,凡是各地的吉州商馆便又多了一条任务,那就是沿着既定的路线,沿路施粥,随后告知流民,沿着规定路线走,每到一处便会有和这家一样的商馆,还有粥喝。

而吃了若干天草根树叶的流民,在吃了第一碗热粥之后,顿时产生了活下去的欲望,便按照“冥冥中的指引”,一路往东或往北走,在沿线还真的碰到了这样的施粥地点。而且沿路施粥棚里面有不少的评书舞台,若干个口齿伶俐、精神抖擞的说书先生不断地宣讲着这手里得来不易的粥的来源——都是那降世救苦救难的启明星,范进范大将军的功德。

而且随着“歌功颂德”,还有对胶东那里的富庶和强盛的描述,虽然每个地方仅仅说一点,但这些一鳞半爪的信息逐一的灌输给这些饥寒交迫的流民后,引起了海啸一般的轰动。这比“西安王来了不纳粮”的空洞口号有效万倍,而且大家是真真切切的沿路一路喝着救命粥赶来的。

不少老者痛哭流涕的接过热粥,仰天长叹:“启明星!天上的神!这是老天了开眼,老天开了眼呐!从此我等,终是有了活路啊!”

于是越往东或越往北走,聚集的民众越多,而对于范进启明星降世救苦救人的神迹了解的越是透彻,反而更加促进了流民涌入的速度。

到了崇祯八年十月中旬的时候,滚雪球一般壮大的流民队伍,已经接上了流,就像是新年的鞭炮声一般,接连起伏。

远至四川、湖广、陕西,广东,近到河南、应天、江苏,就连京师附近都有大批的流民百姓举家迁徙,要去到那传说当中“没有战火,可分宅地”的胶东去。更别提辽东、河北等久受后金肆虐的地方了。

所以直到范进要响应朝廷号召,再次出发剿贼时,胶东涌入的流民已过六十万多,算上原有的三十多万军民,整个胶东范畴:莱州(含胶州、青岛)、莒州一隅、吉州岛、光州、九州岛,五地合计共有军民百万之众!

这一下就让长乐军的财政吃紧起来,好在之前的预备非常充足,而范进新一季的红薯又要收成,来了这么多人口也不是每日吃闲饭的,这些流离失所的大明百姓,几乎都是种田能手,范进就以户为单位,责成“行使院”登记造册,随后将各地的田地划分,统一的分发下去。

被占领的吉州、光州还有九州岛,由于本来是他国的领地,在范进破坏式的占领后,几乎将原来的势力荡涤一清,所以这几个地方在范进的高压手段下都是服服帖帖,让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范进巴不得他们有任何一丁点的反抗,那样就可以直接定罪,随后抓去挖矿,而矿山建设就更有矿工的来源保障了。

结果不分不知道,一分吓一跳,这一百来万的军民,平均分到几个大岛上,分来分去的,发现到了最后人员依然十分的稀薄,人口密度很低。这才让范进恍然大悟,靠,自己之前一味的猛打猛冲,占得地方忒大了。不过这也是好事,范进将配给的粮食全部精确派发,随后告知民众,由于大量的流民涌入,不得不对口粮限制供应,只有在新粮食产出之后才会恢复。

所有民众几乎都是各地的流民,大家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范进的这一举措,长乐军上下勒紧裤腰带,来应对此次人口扩张的粮食危机,好在只需要再等三个月,就能收到吉州温暖土地上产出的红薯和玉米了。

而且范进依靠着强大的海运和捕捞能力,不断的加大渔船的建造和捕捞力度,利用海产来补充粮食,也可渡过难关。没想到这一举措收到了民众山呼海啸般的拥护,吃惯了杂粮饼子的百姓,难得在餐桌上见到丰美的海产肉食,那鲸肉完全媲美之前的猪肉羊肉,简直就是过年才吃得到的美食。没想到范进却大批量的分给民众,让百姓纷纷感恩戴德。

不少人家都供起了启明星牌位和范进的生祠,感念启明星降世给世人的恩德。

范进完全不知道自己此时在民间的威望如何,因为他又接连收到了好多来自京师的情报。看的他是怒火中烧,不知为何这些朝廷大员们,尸位素餐就算了,怎么还昏招连出?

首先是熊文灿走马上任后,因为啥兵都木有,便请求以左良玉部6千为亲兵,另外招募了2千粤人和精通火器的“乌蛮”,说白了就是弗朗机雇佣兵。然后听说范进非常之能打,又要调集范进的莱州兵和山东标营共计一万作为“自卫”。

只是呢,前不久这熊大人到了安庆的时候,没太受待见。饱受“西安王”肆虐的长江流域唯独安庆独善其身,所以左良玉驻守在这里,以防长江流域的贼人进驻安徽。

这左良玉在镇压义军的行动当中,不断的扩大着队伍,而且随着实力壮大,也日益的骄横跋扈,可以说得上是拥兵自重的大军阀了。他的儿子更厉害,到了后期更是一兵不发,直接投降了我大清。

未完,共4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