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 再赴宣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范进心里有了谱,便开始了下一步的动作。

崇祯九年的新年当中,范进又开启了“海上飞鱼”一般的生活。前世的空中交通发达,范进时常出差,全年三百六十五天,竟然有三百多天都在各地往返,若不是总以“照顾家中患病老母”的借口,恐怕他所在十八线小县城的老板,会让他天天的往外地去飞,去抢单子。所以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前世的“空中飞人”现在变成了“海上飞鱼”。

长乐军目前所制造的蒸汽机,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蒸汽机,体型实在过于庞大,范进无法将其装到船上,就是目前最大的五桅帆船也不行。最后不得不作罢。

至于蒸汽动力的纺织机和蒸汽动力的矿井提升机,暂时都还没有影子,图纸虽然齐备,就是加工条件再次的限制了发明创造。范进也不着急,便带着一些新近来到领地的人员,去往鹿儿岛和吉州、光州等地查看。

范进的地盘过于分散,他很难在同一时间召集齐所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会议的讨论、安排。为了方便安排领地内的各项事物,范进不得不经常带着新入职的人员,赴各地查看的同时,完善自己对所选拔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这些人虽然来自大明的各个地方,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通过“三题之验”的初试,符合了最基本的条件之后,千里迢迢的送到了青岛。再经过胶东学院自行拟定的考题,进行第二轮测验。

范进的第一次“三题之测”目的很简单,虽然自己极为缺人,但也不是你感兴趣,或者你对财富有渴望就可以来长乐军这里发达。第一轮,直接把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老学究们剔除掉,如果从意识上和长乐军不一致,那就直接拜拜。

第二轮的胶东学院测验,则是将这些来自各地符合初步条件的学员,进行细致化的测试。考卷分为算学、几何、教育、管理、哲学、兵法、运输、技术、火器等等几种,这些所谓的学员,会被集中到一起,然后分发衣物、住房。由于到来的时间非常随机,最开始是来了人就安排考试。

但是随着人员的数量增加,而且随机性越来越大,最后名誉院长范进便想到,不如将这些未来的长乐军栋梁们,直接发放号牌,然后集中到一起居住。每月固定有三次考试,按照号牌的号码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清楚的知道来了多少人,更能安排好考试。

然后在这些人员当中,掺进去一些影卫,一方面监视这些人是否有不轨之心,另一方面也照顾了这些外来人的安全。而且在第二轮测试之后,范进还会安排他们去胶东学院,重新进行对于长乐军体系的认知,还有对四色军旗的认可,说白了,就是净入到范进所营造的氛围内,狠狠地洗个脑。

好在经过了一年多的“三题之测”海洋,所有各地来的读书人都比较的守规矩,可能是此时的落魄书生,人品都没有啥可挑剔的吧。而且长期的遭受世家望族的压迫,很多来这里的读书人一听说月内就会安排第二次考试,从而分派将来的工作时,更是各个努力的温书习字,很少有到处溜达的。

不过呢,这些人对于长乐军的第二轮考题都有些抓瞎,先不说那从未听说过的“运输”、“哲学”,几乎从没有人选择那两份考卷。就连“算学”和“兵法”这两种在大明根深蒂固的学科都很少有人选,大部分人选了模棱两可的“管理”和“教育”类考题,让范进有些恼火。

还有个问题,就是这次来得这么些人,大部分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真可谓“老学究”了,让范进很担心当这些人老去之后,自己培养的人还没成才,那就完了。所以即便是大家选择了“教育”和“管理”类考卷,只要所答并不是特别离谱,范进都会安排他们去往工作岗位。

此番前往各地,范进是挑了其中的三十岁左右的书生几人,再加上“胶东学院”自己培养的十几个优秀学员,让这些年轻的面孔陪在自己的左右,范进似乎才看到了希望。

和长乐军子弟们早就见惯了大场面的从容淡定不同,乍一见到吉州岛上那巨大的海岸堡垒时,有些外地书生甚至以为去了天国。

本来所乘坐的风帆大舰就超出了他们对船的认知,再加上长乐军各地所渲染的范进就是启明星下界的传说,真有书生就像当年的李老三一般,直接对着海岸堡垒伏地便跪。这可笑煞了长乐子弟们,当年的李老三在胶东学院的教材当中,可是个经典的反面人物。

但是外地书生们了解了此事后,便没有深加追问。无他,因为将来他们重新安排工作之后,都隶属于“行使院”,这行使院的顶头上司当中,好像就有一个名字特粗俗的,就叫李老三。

上了吉州岛上的领土后,范进身边的影卫和书生们共计三十多人,再外层是将近百人的近卫队精英,再再外是五百人的近卫战士,里三层外三层的把范进围在了当间。范进很无奈,这么个前呼后拥的,还怎么查看?

于是当日下午,众人短暂的休息,缓了缓旅途的疲惫之后,范进就带着范尼,还有二十几个学生,扮做吉州商馆的物流队伍,进了吉州内城。

吉州内城虽然不及青岛的巍峨壮观,不如胶州港的贸易繁华,更不及莒州港上货物的堆积如山,但是吉州岛是长乐军的肉食、蔬菜、蛋奶的供应基地,在这个岛的内城里面,到处可见肉类或是蔬菜的物流集散地。

对于这个“物流”的词语含义,直到此刻众人才得以明白,原来就是把物品从生产的地方,向使用或者消耗的地方,不断的流动的过程。比如吉州养鸡场的鸡蛋,从鸡场当中被收取,然后统一的进行装箱、包装,运输。然后将这些纸箱再统一的放到装满丝麻的大箱子里。

到了大箱子再加固,然后讲这些两米见方的大箱子,装入到铁皮的丈二长度的箱子里,长乐军的人叫那个箱子为“集装箱”。

这是范进想出来的办法,集装箱便于快速搬运和装卸,实在是人少活儿多的长乐军码头必备之利器。

再设置上港口的畜力搬运龙门,让长乐军海港的效率大大提升。

而且这物流不仅仅是运输,还要考虑、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等问题,这帮子新人啥还没干,仅仅在港口就被这惊人的效率还有里面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学问所惊呆了。

其中一个年轻人,在杭州曾经是账房先生,他非常好奇这里如此之多的货品,在数量、规格上如何能够做到只字不差。他在请示了范进之后,直接拿起了摆在鸡蛋货架旁边的账本。那些鸡蛋装上了纸箱后,又整整齐齐的码放到了大一点儿的大木箱,这个大木箱里面有丝麻,有效的进行了缓冲,这样鸡蛋就不至于磕碰。

货架就是长乐军利用压延钢丝绳的生产线,更换了压延模具,直接压延出空心型材。这些空心型材在每隔一段长度上都会冲压一些方孔,用来拼插横梁。而压延出来的是立柱。把立柱埋在坑内,浇灌上波特兰水泥,再将整体冲压出来的横梁拼在立柱上,就成了货架。

由于横梁上面直接冲压出了接头,可以直接按在立柱上,这样的安装和运输非常的便利,成本也极低。自从有了改性苏钢,长乐军的货架体积已经大幅度缩小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存放数量惊人的木箱。

存放的木箱多了起来,意味着周转率势必跟着提升,综合起来,就是长乐军的物流运输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这也是范进金手指点拨的结果,让长乐军笑傲群雄的资本。

当那个青年人拿起账本一看时,顿时目瞪口呆——

“这……这难道是天书吗?真的有星宿下凡一说?这……这不可能!”这个书生一翻开账本,发现满眼看到的全是小蝌蚪

未完,共3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