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阵法刘梓玉就来了兴致,讲起来滔滔不绝。

阵法源于伏羲八卦,后人以其为根源,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组合,这种组合的名字就叫做阵。

传说最早的时候,阵法上可以通天地,下可以惊鬼神。甚至移山填海,斗转星移都不在话下。

当然这只是传说。

不过在汉代史料中,就已经有了阵法的记载。

张良陈平,乌江布阵破霸王。

这是阵法有史记载中最有名的一次,张良和陈平费尽周折,暗中布置下惊天大阵生成大雾,甚至招来被坑杀的四十万亡魂作为鬼兵,大破项羽,最终赢得楚汉战争胜利。

一战定四百年天下。

再后来就到了三国,不知道为何,那时候阵法的传承已经凋零的不成样子,威能也退步了不少。没有之前甚至能影响国家走势,民族生死的地步。诸葛亮呕心沥血才布下一个七星八卦阵阻挡东吴,而且还有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让自己的岳父大人轻易就给破了。到后来空城布阵,也不过是造出一些幻影而已,虚张声势。

饶是如此,诸葛亮也因此得了一个妖师的称呼。他当时布出的阵法,甚至超越了张角,达到了三国时期的巅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阵法大师,他在临死之前布下的七星续命阵甚至有了些上古阵法的气候。可惜人不及天,诸葛亮带着无尽的遗憾和阵法的传承离开人世,自此之后阵法之道彻底一蹶不振。

一晃千年。

很多年的时光,阵法都没有人提及过,偶尔也只有唾沫横飞的说书先生摇摇头感叹一声荣光不在而已。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代,一代奇人刘伯温对伏羲八卦重新研究,才让阵法重现了一丝生机。可是年与日去,月与时驰,就算是刘伯温有不输诸葛亮的智慧,阵法虽然恢复了一丝活力,但是也永远不复过去的荣光,只能做些微枝末节的小事了。

时光斗转,到了刘伯温后人刘梓玉这一代,阵法已经完全变成纸面上的东西了。刘梓玉的父亲刘青穷其一生,最后老死在庙里,感受着庙中的山风徒呼奈何奈何,也没通过阵法让一个纸片动起来。

“末法时代。一切都是虚幻的。”刘梓玉看着眼前的玄钢锁魂阵感慨万千:“我们家传承的是阵字一道。据我所知,华夏大地中还有术,医,道,鬼,兵,算,墨,灵一共九门,传承了华夏文明最原始最基本的文化。

每一门的传承者被称为翘楚,据说九个翘楚在一起的话,将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是嘛……这个这个这个,不管是哪一门,现在其实都已经凋零的不成样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如说我吧,我虽通晓一千七百二十六种阵法,但是实际上超过九百种阵法布不出来,剩下的八百种阵法,就算布出来也只是个样子而已,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就像我父亲一样,连一片纸都动不起来。”

“但是现在……”刘梓玉看着眼前的那没有任何支撑,却能够笔直立起来的钢针,感叹道:“末法时代结束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好事又如何,坏事又如何?一天还是一天,明天还要到来。”江城摇摇头:“我们不用想这么多。”

“也是!”刘梓玉洒然一笑,说不出的潇洒:“我们还是管管眼前的事情吧。”

“说到鬼气,倒是也十分有缘,你知道这东西正史上是查不到的,但是一些杂书上却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记载,你来看!”刘梓玉拿起了几本古书,上面都密密麻麻插着几十个白纸签子。

“延熹二年,天降黑石于曲阜,黑气四射,人近之则性狂,闹市持刀,见人则伤。”

……

“嘉靖十六年,天落黑球于嵩山,黑气漫乡,人近之则迷,不省人事……”

“道光六年……”

“这都是?”江城问道,按照这些野史的记载来看,第一次黑气从天而落是在东汉时,止于清代光绪年间。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时候,黑气从天而降祸乱人间的事情发生的越少,一般几百年才遇到一次,但是到了近代却几十年就有一次。

这是怎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频率在增加?

“这都是我找出来的类似于鬼气的记载,这些是被记载下来的,恐怕真实情况还有更多!不过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找到了更有趣的东西,你看,这是我祖上刘伯温亲身遇到的一件事情。”说着,刘梓玉就掏出了一本无名的破书,给江城讲解起来。

这是刘伯温的一本类似于日记的东西,记载了一些刘伯温遇到的奇闻异事,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情。

刘伯温功成名就之后喜欢游山玩水,他不喜欢带随从,而是喜欢自己在华夏境内随意游玩。

有一天刘伯温在钱塘江看完潮水之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空黑线密布,好像裂了许多个口子,而在风雨之中,一道黑线从九霄而落,似乎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了。

刘伯温赶了过去,追到一处无人的荒野之中,才发现天降之物把地上砸出来了一个大坑来。本来想着这有可能是陨石什么的,刘伯温也没在意,就下去一看,却大吃一惊!

那确实是一块石头,只是石头的样子十分奇特恐怖。

西瓜大小的石头上,挤满了一张张长大了嘴巴的人脸!

更为恐怖的是,被刘伯温捧起之后,人脸的双瞳居然射出了一道道黑气,刘伯温不防备,被黑气一冲,当场晕倒!

这一段刘伯温描写的非常详细,黑气冲脸,如重锤撞击,半个时辰才清醒一点。而且醒来之后,眼泪不止,耳鸣不断,嗓子和鼻子也全肿了,难受至极,直到刘伯温躺在阳光底下才好受一点。

最为恐怖的是,在刘伯温醒来之后,当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弃世轻生的念头,差点就当场自行了断。

好在刘伯温不是常人,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他不单单克服了自身的负面情绪,还想法设法把石头控制起来,带回自己的住所妥善处理。

刘伯温把黑气命名为鬼气,他后来做了很多实验,那鬼气就像是一种毒药一样,一是会让人昏迷,昏迷的时间根据个人的体质有所差异。二来鬼气会激发一个人心中的负面情绪,让人的思想和行动完全被负面的情绪所操控,如同行尸走肉一样。

一个人长时间受人欺负,中了鬼气之后就会持着刀伤人。一个贪色的人,中了鬼气之后甚至连老妇人都不肯放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负面情绪,无一例外。只是若是患者被阳光照一会的话,则就会缓解一些症状。

之后的事情刘伯温就没有太多的记载了,这件事情似乎耗尽了了他的精力,没过几年就因为偶感风寒而死了,而在这本游记的最后,刘伯温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太祖视石,面色如常,后吾病重,石归太祖。

朱元璋不怕鬼气,或者也可以说没有表现出来,而刘伯温病重之时,石头就被朱元璋拿走了。

“这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一次记述。我当时看到黑气之后,便想到了这一段,后来反复查询,竟然在一些孤本里找到过不少类似的记述,其情况大多都跟我先祖记载的差不多。那昏迷过去的女子和怪物,恐怕就是沾染了这样的鬼气之后才产生的异变,婴鬼在晋末出现过一次,也是天降黑气,孕妇沾之便诞下一婴,皮肤黝黑,形如鬼魅,喜食血食。”

“这记载在清泉道人的奇闻异志录之中,清泉道人称之为不祥之物,果不其然,随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刘梓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