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觅食的麻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无所有的等候

却难逃走

觅食自由

我曾雀跃地栖息于枝头

慢慢回首

那些啄来的春秋

但树杈间

粗陋的窠臼

遮掩起双眸

哪里使我不在平凡中闲游

只好静静地留守

独自离群的荒谬

一个人被影所囚

一只影被人预谋

【诗意言】

一个人在驶出了预设的轨道时,他会想些什么?

就好像生命这台机器出了故障,不得不在人生的赛道上停下来,驶进应急车道,等待进一步的救援,面临这般遭遇,似乎你已经徘徊在了出局的边际线上。而恰在此时,身心悄然戏剧性的翻转,因为危险预警的是无助崩溃的内心,暂时安全的却是身陷囹圄的肉体。

不得不“一无所有的等候”,不得不在束手无策职却难逃走”,漫长的生命冰河期,注定是每个人都规避不掉的劫难,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我们做不到泰山崩于眼前而岿然不动的静,我们更做不到无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乱的禅悟,佛道渡人劫难的思想与智慧,此时,竟如大自己一码或了一码的鞋,任凭如何安慰自己的脚,但它就是告诉你:尺码不对!

难道就此作罢?

不尽然,也不全然,该挣扎时就挣扎,该哭哭该笑笑,那些前人遗留下的生命履迹,早已经历过这般境遇,或许我们在他的字里行间,仿佛能找到人生的对照,生命的镜像。

诗境的浑融,是盛唐时期追逐的目标,那种殷璠所的气来、情来、神来的时代性格与精神风貌,让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得益彰,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但到中唐诗人便有意识的字锤句练,气势不再,这亦如生命的中截然不同时期,从少年步入中年,所以就有了,你先学李白,后从杜甫,生命从激浪逆流,开始转向静水流深,慢慢沉淀平生所学,渐渐所悟余生何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的杜甫,心怀与诸多盛唐诗人相同的治国大志,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然而,这亮晶晶的幻想,很快在宝五载,彻底破灭,源于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这时期,唐玄宗沉溺于声色,挥霍无度,且又沉迷于道教和密宗佛教,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权相李林甫与杨国忠手中,杜甫的结局不言而喻。

但他仍未放弃挣扎,落第之后回到偃师,随即又返长安,献赋上书,干谒赠诗,希求汲引,全然无果。“卖药都市,寄食友朋”(《上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真是十载长安,饱尝辛酸,要知道即使如此境遇下,杜甫依旧忠君恋阙,仁民爱物,何况这份忧国忧民的情怀愈加强烈了几分!

正是在此时期,他写下了《兵车蟹、《前出赛九首》、《丽人蟹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等,映照宝后期动乱的社会风貌名作,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杜甫是杜甫,让杜甫成就杜甫,为历代士人所敬仰。

北宋爱国将领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中:“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心,然后知其语之妙言”。

故而,尽管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可试问谁人不挣扎,谁不经历魔幻现实主义般的荒诞环境呢?至于我,假借一只觅食的麻雀,浅抒心中垒块罢了,无论是“独自离群”,还是“静静留守”,诗歌的结局都驶向了人与影之间,影与人之间,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空与实,幻与想,矛与盾,让挣扎的痛苦,汇聚成流,涓缠百绕,去洗涤心灵上的尘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