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四章 联合伐鲁(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的鲁王为鲁穆公,是鲁国的第二十九任君主。鲁穆公在鲁国历代国君中,是一位较有作为的君主,在即位而后就大力的削弱三桓势力,不断加强国君的权力。

在位期间,对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王室的权威。

鲁穆公想要在国内推行改革,努力实践自我的理想,就极度的需要各种人才。

当时的国际局势风云诡谲,韩赵魏已经完成瓜分晋国,而鲁国北方的齐国,在田氏家族的阴谋中也已摇摇欲坠,而鲁国也有三桓家族,这对鲁穆公而言绝对是一种巨大威胁。

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愿重蹈晋国和齐国的覆辙,况且是作为周公家族的封国鲁国,绝对不允许出现卿大夫颠覆国家的事件。

鲁穆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出现,鲁国要彻底改变三桓家族的权力垄断,就非常需要扶持新的权力团队来对抗三桓,而新兴的卿大夫力量显然就是最好选择。

当时的卿大夫阶层,最多的来源就是各学派的人才们,除了孔子门人,鲁穆公还特别允许墨家子弟在鲁国开宗立派和授徒讲学。

鲁穆公时代,鲁国的氛围可谓是相当开放的,即便是孔门中曾参的儿子、子张的儿子,也都成为鲁国朝堂和军队中的臣子们。还有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吴起,当初也在鲁国,可惜不久就去了魏国。

当时还有个很有趣的事,鲁穆公为了把孔子的孙子子思留在鲁国,不断的派人为子思送去“鼎肉”,就是放在铜鼎中的肉。在周人的思维中,“鼎”这个东西是有权力象征意义的,鲁穆公显然是希望子思成为鲁国的辅政大臣。

子思对鲁穆公的盛情并不是很认同,认为鲁穆公把自己当犬马喂养,以为送了“鼎肉”自己就会成为鲁穆公的附庸之臣,不是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贤人。

子思不反对鲁穆公,也不否定支持鲁国的强大,但子思不会因为鲁穆公的任何好意就进入鲁国朝堂。

不过,鲁国国相公仪休却是个好官,他非常喜欢吃鲤鱼,有人就送鲤鱼给他,他拒而不收。其子问原因,公仪休说: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却而被免去宰相之职,那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鱼来吃。因此我决对不能收人家送的鱼。”

公仪休担任鲁相以后,规定鲁国一切做官的人,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他认为做官的人,是在大的方面已经得到利益了,民众力农、务工、做生意,是取得一些小利,受大者不得再取小,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

公仪休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的。他自家园子里长的冬葵菜,很好吃,他就把这些冬葵莱全拔掉了;他家中的妻子织布自己用,他就把织布机烧了,叫妻子回娘家。他说:“如果我们做官的人家都经营产业,百姓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

他的这种做法与他自己规定的“受大者不得取小”相符合。也看出了他是一个关心老百姓生活的好官,他宁可自己多花钱从外面买菜买布,也不让自家人种菜织布,为的就是让买菜织布的普通老百姓有生意做有钱赚,的的确确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这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现在的规定,做官就不能做生意,会产生腐败行为。

现在,都城被围,鲁王无计可施,于是横下心来,决定出城决一死战。便命令曹岁带领全部人马,出城迎敌。

曹岁知道鲁国气数已尽,再打下去,也是白白牺牲士兵性命。但又不能违抗鲁王的命令,只能出城杀敌。

姬冉其实早有准备,为了防止鲁军出城拼命,早就在城门外,布置了许多投石器和大型箭弩。

姬冉的军队在中间,齐军在两边,都正对城门,离城门的距离,刚好是鲁军弓箭射程以外。

当鲁军刚一出城门,姬冉军队的投石器和箭弩就发起猛攻,火力都是集中在城门处。

这样,鲁军的士兵刚出城门,就有好多被石头打死或箭弩射死。那些零星冲过来的士兵,又被姬冉军队和齐军的弓箭手射死在半路。

不一会,城门前面到处都是尸体,这些尸体又阻碍了鲁军士兵的出城速度。

鲁军的士兵就这样一直往城门外冲,但能杀到敌方阵前的寥寥无几,去了也对敌方形不成威胁,纯粹就是送人头。半个多小时后,鲁军已经伤亡了近万人。

曹岁知道这样根本无法打,纯粹是白白送死,便鸣金收兵。

鲁王刚才一直在城墙上观战,心里也知道这仗根本无法打,对方兵力本来就比自己多好几万,武器还比自己的先进。

曹岁见了鲁王后说道:“君上,我们的军队根本冲不出去,如果一直这样强行冲的话,士兵会伤亡一半。就算另一半冲出了,但他们兵力有20多万,也不能与之一战,根本就没有打的必要了。”

鲁王无奈的说:“战况我也看到了,先停止出城杀敌吧。”

不一会,鲁军派来使者,要求姬冉他们停止攻击,他们要出城收尸。

姬冉说:“鲁使,你去禀告鲁王,你们城墙上的士兵停止攻击,尸体我帮你们收。因为尸体收回城内后,埋葬的地方不多,尸体又容易腐烂,会给城内带来瘟疫。”

姬冉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怕鲁军借收尸的机会,偷袭出城;二是怕尸体腐烂后,真的给城内带来瘟疫;因为姬少杰再三交代,要攻心为上,自己这边需要士兵,所以要赢得鲁国士兵和百姓的好感。

鲁王和曹岁接到姬冉的回复后,认为这样更好,便同意了。

曹岁说道:“君上,看来姬将军还是比较仁义,如果他们不让我们收尸,这些尸体放在城门外,时间长了,肯定会腐烂,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

鲁王点了点头,叹道:“曹将军,这周朝都奄奄一息了,怎么突然就出现了个聂政,我鲁国怎么就得不到这样的人才。”

曹岁说道:“君上,我上次也和对方将军会过话,领兵的是两个女人,都信姬,一文一武。武的叫姬诗,功夫高强,平生未见;文的叫姬冉,甚有智慧,听说是以前郑王的女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