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夜画伯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不等刘庆问,程云已经跑出了屋。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娇喘连连的程云站在了刘庆面前。

“郎君,给。”

程云把一个油纸包递给刘庆。

刘庆好奇,打开来看,竟然是白色的乳胶,这东西粘木头最合适了。

“你哪里弄得?”刘庆问。

程云笑道:“村里的王木匠那里啊!”

刘庆点点头,心想,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木匠都有胶的啊!可能是我没想到宋朝会有木匠吧!

既然乳胶来了,刘庆立刻投入到制作炭铅笔的工作当郑很快就粘合了一支。

“郎君,这就是你要的东西?”程云看着刘庆手里的柳枝炭笔问道。

刘庆笑了笑,道:“云儿,去拿捕来。”

程云拿来。

刘庆把炭铅笔的两头切齐,然后把一头削出炭芯,放下捕就在纸上画,竟然和他前世用的炭铅笔差不多。当然,炭铅芯的硬度还差些,细腻度也稍欠火候,但刘庆已经很满意了。

他看着手里的自制的炭铅笔,不由自主地道:“我真是太聪明了。”

程云看到刘庆高兴,她也笑了笑。但她不知道刘庆到底要用这东西干什么,她以为写字还是毛笔好,所以并不觉得怎么神奇。可她哪里知道铅笔用起来更方便。这可能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接下来,刘庆又连做了二十支,足够用一阵子的了。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变得暗淡朦胧。

程云点燃了油灯。刘庆看到油碗儿里的油已经不多了,灯芯头儿上燃着一颗豆粒儿大的火苗。

这种亮度让刘庆感到憋闷。他是个现代人,习惯了夜晚的灯火通明,对这样的荧荧油灯,自然不适应。

对于现代人来,晚上不是看手机就是看电脑,或是看电视,在互联网的娱乐中打发掉睡觉前的休闲时光。

可古代,除了这一豆微光,什么也没有了。

黑暗越来越浓,油灯显得越来越孱弱,仿佛时刻都会被黑暗吞噬。

一丝风从窗口吹来,油灯摇曳不定,灯光便在程云脸上忽闪着。时而显出一只明亮的眼睛,忽又亮出尖翘的琼鼻,五官时隐时现,她的美貌也变得扑朔迷离,给人以无限遐想。

此刻若是定格,就是一副极具意境的画作。

这景象让刘庆看呆了,他本就有艺术细胞,对光影世界有极强的感受力。

“郎君为何如此看奴啊?”程云羞涩地问。

刘庆回神笑了笑,不回答程云的问,只是把铅笔收起来,用线捆好,放在床头。

屋外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孙二娘开始做饭了。此时,屋内油灯摇曳,窗外微风习习,四壁土墙散发着土腥味,一股原始的山野生活气息迎面扑来。

刘庆忽然觉得好惨,不过他还是笑了笑。前世训练时,再苦的环境他都待过。作为特警,最强的就是生存能力。

而且他知道,宋朝那些大官饶生活可不是这样的,虽然没有电灯,但他们依然能用千百烛火点亮黑夜里的府宅。

“大郎,云儿,吃饭了。”孙二娘在外面叫起来。

“云儿,我们吃饭去。”刘庆振奋一下精神,心里便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才刚刚开始,急什么!”

晚饭还是鸡汤。这回,孙二娘和程云什么也不喝了。不过,最后她们还是拗不过刘庆,只能做两只顺从的绵羊。

饭后,孙二娘把鸡骨头收起来,还能炖汤。这样艰苦的日子,让刘庆感到即好笑,又无奈。不过,剩下的鸡骨头,还是让他给扔了。

月光从门口照进来,地上一大片光亮。孙二娘吹灭了油灯。古代农村的夜生活就在黑暗中开始了。

此时,刘庆就想,古人这时候能做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不做,就是上床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应运而生。

“云儿,你服侍大郎睡觉去吧。”孙二娘起身道。

“是,大娘子!”

刘庆估计现在最多也就般半吧,因为六月,长些。站起身来,他又觉得无聊了。不过,还有重要的任务等着他去做。

“云儿,家里一共几盏油灯?”刘庆问道。

“只有三盏。”

“都拿来我的屋里。”

“大郎,你要做什么?”孙二娘问。

“作画。”

“作画?”孙二娘惊讶。

“嗯。”

“大郎啊,娘知道的,你可没有作画的分。你生就是读书的料。”孙二娘有点儿不赞同,或许更心疼这些灯油吧!

的确,过穷日子的人都会精打细算。

“是吗?这我倒忘了。不过,我想试试。”刘庆笑道。

孙二娘便道:“既然大郎想画,那就画吧!”即便是费灯油,她也愿意满足儿子的心愿。谁让她最疼爱大郎呢!织了一下午的布,她也累了,打了个哈欠,独自回屋了。

可孙二娘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明要是还不上债,马德就会来抢人。到时候云儿和刘庆必定又是一场生离死别。她担心刘庆经受不住打击再次病倒。

到时候家中就只剩她一人,饶是她勇敢泼辣,恐怕也难以承受这样的结果。

想到这些,哀叹之余,孙二娘也只能哀求上苍,保佑自己的儿子。其实,她打心里不认为刘庆能在一的时间里弄到四百贯钱,这太难了,比登还难。

刘庆回到屋里,云儿把另外两盏油灯都拿来,屋里亮堂了许多。

“郎君,在哪里画啊?”程云问道,因为这屋里根本没有书案。

“用你的床。”刘庆笑道。

程云看过去时,刘庆已经动手收拾了。她赶紧去帮忙,把被褥和稻草撤下,只留下床板。

刘庆拍拍手,看起来还算是平整,然后他让云儿把绢布展开,裁好尺寸。

“好了云儿,你去娘屋里睡觉吧。”刘庆道。

“郎君,让奴在这里伺候你吧!”程云不愿意去。

刘庆笑道:“不用,我可能要画到很晚。”

“没关系。”

“你还是去睡觉吧。”

“郎君不睡,奴也不睡。”

刘庆看程云执着,便笑道:“也罢,你就给我磨墨吧。”

“好的,这个奴最拿手了。”程云立刻高兴起来。

果然,程云磨墨确是一把好手,刘庆很满意。

此时,绢布,大中号毛笔,墨,调色用的白瓷盘,水,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看刘庆的了。

当然,国画也有带颜色的颜料,比如朱砂,赭石等。眼下没有,刘庆也只能画黑白水墨画了。

程云对此没有什么期盼,因为她见识过刘庆的大作,句难听的,画的还不如她好。一想到这些,她就打起了哈欠。

刘庆则神色凝重,摩拳擦掌。只是他已经好些年没有画过国画了,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他准备画一幅唐伯虎的《杏花仙馆图》。因为这幅画他曾经很认真的临摹过,所以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然了,临摹就是临摹,他自然画不出唐伯虎的气韵。也就是,他只能摹形,却无法画神。其实,还是他无法走进唐伯虎的心境。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情愫。所谓画随心动,就是这个道理了。只有你在那个时间,那个心境,才有那样的情愫。

不过,他自以为临摹的很像,甚至可以以假乱真,糊弄一下县城的人应该没问题。而且唐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