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6章 薅羊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贞观俗人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来的不是时候,因为今天早霜寒冷,黄河提前冰封上冻了,若是往年,其实航运还能再坚持一段日子的。

这当然也难不倒秦琅。

从丰安军到丰州九原县,足还有一千二百里路,若是走陆路可是有些远,关键是出了萧关后,沿途补给就没有在关内那般方便了。

距离灵武城还有四百里路。

秦琅跟丰安军军使打听了一下北边的消息,丰安军刚跟灵武那边通过信,知道现在北边很平静。

据说东面的颉利在召集部众,似有出兵迹像,而且朔方的梁师都似乎也在蠢蠢欲动,但连丰安军的军使都不屑一顾。

这天气,呵气成冰,尿个尿都得拿根棍在手里,颉利想打仗,也是做梦。

秦琼已经集结了一千骑兵两千步兵进驻了丰州城,据说郁射设的部众很欢迎他们。

三天后。

一支庞大的队伍沿着黄河河道在冰上疾驰抵达灵武城。

灵武城外,秦琼亲自带着不少官将过来迎接。

先前就有巡骑报告,说秦琅带着兵马从丰安军从冰上过来,秦琼开始还不太信,后来又收到秦琅送来的快信,才知道原来他是弄了冰爬犁。

把马车甚至是木船加以改进,便可在冰上轻松飞驰,比在陆路轻松又快捷。

爷俩也有好长时间没见面了。

秦琅身上穿着熊皮裹着貂,皮手套皮靴子,浑身裹的严实,可这一路上还是吃尽了北风,冻的浑身僵硬。

摘下貂皮围脖,秦琅拜见大人。

秦琼倒是很硬朗,这么冷的冰天雪地,可人家就没跟秦琅一样把脸都给蒙起来。

在外面等了会,秦琼的眉须上都染上了白色的霜,倒看着跟老了二十步一样。

“阿爷何须出城来迎,儿子到了自来拜见。”

秦琼拍了拍儿子身上的雪,“你们这一路倒是迅速,才半个月没到,居然就从长安抵达了灵武。”

“天冷也有天冷的好处,用不着避暑躲热的。”

秦琼跟儿子说了两句,便过去跟李大亮拥抱起来。

“你来了,丰州安稳了。”

李大亮年纪比秦琼要长不少,但当年在瓦岗时,李大亮却仅是秦琼麾下一小校而已,也因为当年这段香火情,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

“陛下派我来,只是协助三郎的。”

秦琼镇守灵武,虽然今年秋受霜灾,粮食收成不及半,但经过之前的努力,其实灵州现在情况很好。

各城城池完固,府库充盈,钱布粮盐都是满满的。

士兵们也早就换上了厚实的冬装。

秦琅发现灵州的唐军装备很有特色,他们火红的大唐军袍外,还都罩有羊皮披风、羊皮袄,每人都还有羊皮帽子羊皮手套等,一个个武装的极为严实,根本不惧风寒。

按秦琼的话说,这里靠近突厥,与突厥互市后,毛皮便宜,而灵州又有盐池之利,还是塞上江南,不缺粮食。因此秦琼手里囤积了大量从突厥人手里换来的皮毛,早早就开始为灵州边军装备冬天的羊皮冬装了。

相比之下,秦琅他们这从长安来的禁军,虽然铠甲锃亮,可这保暖防寒装备就明显不及了。

秦琼大手一挥,说仓库里还有不少库存,一会就调拔出来分发给长安来的兄弟们。

随后将秦琅等迎入灵武城中,那边早就杀猪宰羊候着了。

接风宴上,还有丰州来的几个突厥人,为首者却是郁射设的儿子阿史那施,先前郁射设就为儿子请了汉朝文士教习汉文化,甚至还为儿子取了字,勿施。

然后郁射设入长安归附,得赐名秦国忠后,他马上就派人寄信给儿子们,为他们取了汉名,还他娘的按汉人字辈一样的给五个儿子定了个臣子辈。

阿史那施改名秦大臣,二儿子秦名臣,然后是秦帝臣、秦谏臣、秦彦臣。

这臣子辈,不得不说取的很有灵性。

反正秦琅看着眼前这个自称秦大臣的年轻突厥人,向自己跪拜,喊他叔父的时候,还有些不太自然。

相比起秦国忠那肥胖如山的猪样,这位秦大臣倒是长的很清秀。

先前秦国忠入长安,便把长子秦大臣留在灵武秦琼这了。

秦大臣现在名义上是丰州诸部的主子,代替在长安的秦国忠统领部众,但他其实是在灵武做人质,所以现在丰州管理部众的是他的叔父阿史那哲,据说如今改名为秦国盛了。

“叔父,先前侄儿接父亲从长安发来的命令,让侄儿收集皮毛等,如今已经积攒了许多,目前已经有不少运来了灵武城,不知叔父安排何时交易?”

秦大臣人年轻,做事有点心急。

放着热气腾腾的紫铜羊肉火锅不吃,却着急忙慌的问起了交易的事来。

秦琅把切的很薄的羊肉片整盘下入火锅里,有钱人吃火锅嘛,肉就得整盘子下,一片一片的涮太小家子气了。

“有多少了?”

一问才知,数量还真不少。

因为这场寒灾的原因,就连称为塞上江南的后套草原上,牧民们的牛羊也没草吃了。尤其是近来几场大雪过后,被霜打死的枯草都全埋在厚厚的雪下面。

牛羊开始掉膘。

牧民们无奈,只能选择提前宰杀。

这个时候秦国忠说联系了长安的大买家,让大家杀牛宰羊,牧民们于是便更不再犹豫了。

幸好是天冷,要不然这大量屠宰的牛羊,都无法保存,现在全都是直接一堆堆的露天堆在雪地里,然后再堆上雪盖起来。

轻便点的羊皮羊毛,则已经开始送来灵武。

其实剪羊毛纺织这事,早就有了,齐民要术里就有详细的剪毛和加工方法。

比如说这绵羊,一年可以剪三次毛,春天在羊脱去冬毛的时候剪第一次,五月天渐热,羊再次脱毛时剪第二次,到八月时剪第三次。

剪下来的羊毛放在河水里清洗。

而寒冷的漠北地区,甚至只剪两次,八月那次不剪。

这是因为八月以后,天气渐冷,羊剪掉了毛就难以过冬。

而山羊绒不是剪,采取的是拔绒,或者是用梳子梳的办法取绒。

山羊主要是西北的吐谷浑人和党项人养,这个技术也一直是在他们手里掌握着,后来渐渐传入中原。

据说党项牧民拔一天的羊绒,打成的线也才一钱,费半年的功夫拔的羊绒,才够织一匹料。

不管是煎还是拔,羊毛羊绒采下来后,都还要经过净毛和弹毛处理,净毛一般是要用石灰等来进行羊毛脱脂和去除杂质,否则会影响羊毛纺纱。

净毛后,还要进行弹毛,用弹弓把羊毛弹松,弹的过程还能再次去除毛中杂质,弹松后的羊毛,才适合纺纱。

然后用毛纱便能做成毛衣或是毛毯等等毛纺织品。

在草原上,牧民们其实剪羊毛不多,因为在战乱之时,边市少,他们的羊毛并不好销,而羊毛处理又复杂,更别说纺织,若是边市需求少,他们就干脆懒得采羊毛。

牧民自己的羊毛织品非常简单。

今年这场天灾,让牧民们也顾不得这些了,唐人愿意收购羊毛,他们也就在宰杀羊之前,把毛全都剪了下来,连处理都没有,便直接打包送来灵武。

所以现在灵武的仓库里,堆的羊毛全是又脏又臭的羊毛,没有经过半点分类筛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