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9章 秦租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贞观俗人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博多湾畔。

秦俊在驻倭总领事秦忠等一群唐商的陪同下,特意来到了湾西。

浆帆船沿海湾驶入西边一条二三十丈宽的河口,沿河而上,两岸平坦,阡陌相连。

秦忠介绍道,“这里之前就是几个小渔村,上游些才有一些庄园。河西这块地,北依海湾,西倚两道高陵,东面还有这条江,长约十二三里,宽约四五里,大约是三万来亩大小。”

随着筑紫国一分为二,加上太宰府的设立,如今博多湾一带成为了倭国西海道最富庶的一块地方,原来海湾畔荒凉的地方,也正在变的热闹起来。

“这些年,我们不少唐商在这块地上买田置业,大家渐渐聚居一起,成了唐人坊,我们希望公子这次能跟倭国王子谈一下,看能不能把这整块地都买下来,这样一来,也利于我们在这边长远发展。”

秦俊没急着表态,而是让秦忠他们带着他上了岸,仔细的走遍了这块地。

地很平坦,西山东江北面海,南面则是两山夹一江。

北边还有一处不错的深水湾,适合做港口码头。

西边隔着的山陵其实不算什么大山,两道山陵最高不过百丈,宽也不过六七里。

两道山陵斜卧,把西面的筑前前原隔开,长不过二十余里,宽不过十余里的筑前前原两面皆山,东面是唐津湾,那里是筑紫分国前唐船最早来的地方。

后来博多湾设太宰府,这里成为倭国西部新的贸易中心,唐船俱往博多。

“从这里到博多码头,也就二十里。”

山河海相隔段,但距离博多又近,相对还独立,交通也方便。

唐商们看中这里,这些年渐渐买了些地,但当他们想把整片地都买下来,以更方便他们建立一块完整的唐人坊后,倭国方面却有些不太愿意。

他们只愿意零卖,但价格却越来越贵。

在倭的唐商也都是非常精明,并不愿意当这冤大头。

“确实是块好地。”

秦俊转了一圈后,陪同来的一些秦家管事们也都觉得这块地方很好。如果能把这整块地都买下来,能做的事情可就多多了。

“买地不如租地。”

返回船上后,秦俊跟秦忠等一群驻倭商人们开口道。

“租?”

“对,但不是普通的租,我们把地租下来,建一个唐租界。”

租界,这最早是在林邑所立,当初秦琅主政岭南的时候,支持林邑女王回国平乱复辟,事后就在林邑国都所在地隔河相望的几大片河中洲租地为界。

这个租界可不是普通的租地、佃地了,虽然也付租金,可实际上这却是相当于治外之地的国中之中。

租界上行驶的是大唐的律法,由大唐的人管理自治,林邑国无权进租界管辖,没有执法权等等。

可以说,林邑唐租界对于唐商保护很大,而且便于唐商在林邑的发展,林邑租界还使的林邑这些年成为唐商最多的国家,同时林邑都城也成为交州往南,最繁华热闹的一个港口。

甚至连林邑国的贵族商贾们都喜欢跑到唐租界去居住生活,因为那里的治安远比王城更好,而且也更繁华热闹,被称之为小太平港。

林邑租界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唐商而言,租界里就跟在大唐国内一样。

而在租界外,不仅要受各种管辖,甚至还得被各种盘剥。但在林邑租界里就没这种情况,因为租界不仅自治,甚至还有租界的武装护卫,甚至连岘港的唐水师也在租界设有办事处,不仅常驻一团陆战队员,水师兵船也经常会过来采买补给以及巡逻等。

没有哪个敢不开眼的跑到租界来闹事。

而林邑女王对唐恭顺,也向来与唐商关系友好,虽说租界里的唐商也经常利用租界做点什么走私之类的事情,但女王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毕竟对女王来说,唐租界的存在,吸引来了更多的唐商唐货,也让林邑的贸易更进一步。

如今林邑港做为南洋第一大海港,吸引了多少商货,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可是看的着摸的见的。

晚上。

葛城王子设宴招待秦俊一行,在倭大唐商等相陪。

太宰府中,酒宴几乎完全是仿照中原贵族宴会而置,不过菜式则要简单的多。

鹿、野猪、鱼、虾、萝卜、豆腐,翻来覆去的就这么几道菜,虽然也做的还算精致,但饮食比起中原大唐来,那真是天壤之别。

而坐在秦俊身边的秦忠做为倭国通,还向他解释,说今天这宴会规格已经是顶级了,先前倭国招待朝廷派来倭国的册封大使也就这规格。

还说倭国地小物贫,所以向来节俭,就算是倭王,平时也是九分白米一分豆的杂饭,菜一般就三个,一荤一素一汤。

“难道就连鸡鸭牛羊也没有?”

秦俊倒不是喜欢排场,只是觉得在大唐就算是一般小民之家,有客人来了,估计也得弄几个鸡蛋,小地主之家,估计还得再割块腊肉炒,而随便官宦士族人家,有客人那肯定少不了羊肉的。

如宫廷宴会这样的就不用说了,烤羊烤骆驼那都是等闲了。

名菜浑羊殁忽,不仅烤羊,羊肚子里还要放只鹅,鹅肚里还要放上肉和糯米。

而秦俊的叔父秦珣先前授封左卫将军这个三品职时,崔氏还特意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烧尾宴,宴请朝中宰相公卿等,菜单总共一百零八道菜,冷菜热菜,煎煮烹炸炖蒸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山南海北的水果点心,可谓应有尽有。

对比下,倭国王世子招待他,仅八道只能称上小菜的菜席,确实寒酸,略显不敬。

“大化天王非常崇佛,所以即位之后便下达了禁令,禁食牛马犬鸡猴五种牲畜,且从每年四至初一到九月三十,禁止食一切宍。其它时间,不禁。”

孝德天王即位后,居住宫殿改名大化宫,故称大化天王,成为大唐藩属后,奉正朔,使用贞观年号,降号称天王。

孝德天王崇佛教,轻本土神道教,崇佛这块都能比的上南朝梁那位把自己关在佛寺,然后让朝廷拿巨款来赎的梁武帝了。

佛教传来中原时,本来并不禁食肉,只是禁五荤,也就是五种香辛料,但梁武帝时就下诏,禁止僧侣吃荤腥,鱼和肉都不让吃了。

虽然后来小乘教派其实也不完全禁荤腥,小乘教认为三净肉能吃,非三净肉不能吃。

所谓三净肉,就是我眼不见他被杀时的肉,我耳不听他被杀时哀叫声音的肉,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

这三种肉都可以吃。

不过传入倭国大兴的是大乘佛教,倭王极度崇佛,所以也要求倭国上下禁吃肉。

不过秦俊却觉得这禁令也有些奇怪,为什么只禁牛马狗鸡猴五种肉?难道他认为这是五荤?

鸡肉禁,鸭鹅为什么不禁?牛马禁,那羊鹿为什么又不禁,狗和猴禁,猪为什么不禁?

更奇怪的是,鱼为什么不禁?

秦忠帮着解释了下,但也说不出个具体的所有然来,只说倭国传统,鸡好像挺神圣的,据说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就有的,所以跟一般的牲畜不同。

又说鹿和猪肉在倭国统称为宍(rou)。

秦俊却越听越迷糊。

最后也只好接受倭国的这些怪规定,倒是有几位同来的长老,从另一方面做了些猜测,觉得这些禁令虽有崇大乘佛教原因,但肯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