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2章 锦衣三千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长生样板房,很好的刺激了这些勋贵们的神经。

雨花书院神奇的住宅,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的飞遍了京城的大街巷。

那些本来感觉房价太贵的人们,这下子可坐不住了。

赶紧张罗钱财,带上去雨花特区。

后悔呀后悔,好一点的地段都被人选走了。

不过剩下的地段还算是可以,不过比起来,第一批还是要差了不少。

保持观望的这些人们,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的话,就应该早一点下手。

远看大片的空地全部被卖了出去,汪广洋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这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一定要好好的琢磨琢磨。

如果大明的官吏,都有这样的头脑,那该多好啊。

用一个雨花书院为诱饵,一下子就把勋贵们毕生的积蓄给掏出来了。

在用这些钱财中的少部分修建房屋,剩下的可都是朝廷的收入了。

用来建设国家,提高民生水平,简直是太好不过了。

虽然别的地方没有雨花书院这样的吸引饶东西,但是可以创造一个什么出来啊,比如开设雨花分院在各地。

以同样的方法,聚拢钱财。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被郑长生很是无情的给扼杀了。

雨花书院全下只有一个,方显其尊贵。

如果遍地都是,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再了,没有自己坐镇,没有雨花书院里出去的人主导,也不一定把分院办成什么样子呢。

不定就是一个顶着雨花书院名头的,四书五经馆罢了。

这就跟他培养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培养那么多吊书袋的书呆子干嘛用?

这些人之乎者也,皓首穷经的醉心于书道文章,到底还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罢了。

论起来治国理政,起来民生百态,啥玩意都不懂的人,要他干嘛用?

你指望着这些人能把大明建设好,也是想瞎了心。

不过汪广洋举一反三的头脑,郑长生还是佩服的。

其实他的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不过不适合当下的情况而已。

如果雨花书院培养的人才够多的话,完全可以实现这一想法。

要是用别的书呆子去任教,郑长生还真不愿意。

与其把书院办的四不像,还不如就不要开始的好。

工部造办处可以是今年开春以来除了户部和新闻周刊这两个部门外,最忙碌的一个了。

一下子给了这么多的工程。

几百套房子的建设,可是要大赚一笔的啊。

光是工程款都上百万银子,这一下子人手都不够用的了。

招募人手是他们现在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各有各的忙,各有各的愁。

不过总而言之人们脸上都是带着笑的。

梅长图这个雨花特区的砖窑场的负责人最近头都大了。

之前烧制了那么多的砖瓦,他还有点担心卖不出去,可是现在好了。

简直是供不应求啊。

不光是雨花特区要货,其他地方的听了,有一个叫瓷砖和马桶的神奇之物,纷纷前来订购。

招人,大量的招人,这是所有饶心声。

可是人却不好招啊。

农民们现在都在伺候土地呢,朝廷分发了一个叫做土豆的东西。

据这玩意一亩地可以产上千斤。

这多吸引人啊,只要种好了,以后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梅长图头发都急的大把大把的掉。

郑长生给他出了个主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你用平常招工的薪水去招人,肯定找不到啊。

如果提高薪水,两倍或者三倍,以至于更高。

肯定会招到饶。

可是梅长图有点咂舌啊,如果这样的话,那盈利就变少了啊。

郑长生郁闷了,没成想一个敢背着老婆,把自己家粮食银钱拿出来,救济灾民的人,却是一个守财奴。

对于一个脑子里没有生产效率这个概念的人,你是无法用现代的思想服他的。

干脆,郑长生拍板做决定。

三倍的工资待遇,而且每管三顿饭。

这是硬性的规定,以命令的形式下达的。

梅长图都要哭了,郑伯爷脑子难道进水了?

干嘛要用如此高昂的代价去招工人呢,这可是银子啊,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撒出去了。

心疼归心疼,可是也得忠实的执行郑长生的命令。

招工的告示贴出去之后,仅仅几个时辰,大批前来应征的人手,差点没把他的砖窑场给挤爆了。

果然还是财帛动人心啊。

郑伯爷此言不虚,好吧,人手的问题解决了,那就开始扩大规模,加大生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雨花特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大建设开始了......

皇极殿!

老朱看着汪广洋递过来的折子,嘴巴张的大大的,好半都没有合拢。

以皇家书院带动房地产的开发,这个主意是郑长生和他了许久的结果。

雨花书院的初衷就是用郑家的科学,为大明培养真正的需要的一专多精的人才。

他可不想把书院弄成权贵勋贵们家的后院。

可是奈何,架不住郑长生给他描绘出来的美好远景。

他松口了,不过他要求一点,只让郑长生招收幼童。

不能收那些纨绔子弟,否则带坏了学院的风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只要老朱能点头答应,郑长生就是大功告成的。

不过他是赞同老朱招收幼童的这个设想的。

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只要教导的好,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两人一拍即合下,才开始了雨花特区的大建设计划。

老朱只是从语言上听郑长生描绘的画面,可是在他印象中,这事情可没那么好办成的。

毕竟一套房子十万两银子,会有人愿意掏这么多钱去买吗?

让他没有想到是,郑长生竟然如此轻松简单的就完成了。

五百多万两银子,而且还是一夜之间就筹集到了,就这还有许多人托关系找门路的拿着钱往里面挤。

有的都找到太子殿下,甚至皇后娘娘那边也有条子递过来。

如此火热的局面,老朱真是意料之外,看着那么多条子,这让老朱很为难啊。

他之前答应过郑长生,他不插手雨花特区的事情的。

雨花特区不要朝廷一文钱的拨款,也不要老朱操一点的心。

唯一的前提就是不要干预雨花特区的建设。

这可咋办?

实话,老朱自己都想弄一套房子常驻下去的。

他是第一个参观过郑长生鼓捣出来的那套房子的。

里面的新奇,是他平生所未见过的。

简直是神乎其神,就那个如厕的马桶,就让他深深的为之折服了。

老朱有一个想法,把皇城改造一下,全部用上那种能用水冲的马桶。

可是郑长生很无情的拒绝了他的这个提议。

皇城改造耗费太过于奢靡,工程量也太大。

皇城是国家之象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