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旧仇新恨(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公望此刻真正的被感动了,他一次真正觉得姬发,是真真正正的为民着想,而不是利用王道普泽于万民,从而受到他们的敬仰,他原本一直觉得,姬发只是精通掌握王道之术、帝王之术,此刻他才发现,姬发不是装的,他是真正的爱民如子,真正的将黎明百姓放在了心中,真正的为百姓们着想,而是真心实意,想法设法的为大家谋福,一心为了社稷江山所考虑,其他的没有放在心上,这一点太公望认为姬发,真的是贤王,真真正正的贤王,不带一点修饰,也不带得半分虚假。

太公望激动地道:“是大王,以往的施舍有点力量不足,并不能普济更多的黎明百姓,尤其是贫苦的百姓,从今开始,对于阵亡兵士的家属,每都由衙差送饭,一日两顿饭要保证吃饱,每当换季的时候,有官府掌握的织布房,供给这些兵士家属。”

姬发点零头道:“如此甚好,这样一来最起码,兵士的家属能够不愁吃喝了,日子嘛只要好好地干,肯定比一般百姓人家过的好一点,这样一来最基础的对阵亡兵士的承诺算是完成了。”

太公望心想:“听大王的意思似乎还有其他的打算,哎,我自叹不如,真不如大王真心为民,还是静心下来聆听大王的高见吧。”

“大王,您请,老臣一定谨遵大王您的旨意,一定尽全力办妥并且办好。”太公望真诚地道。

姬发回过神来,他才发现太公望刚才在自的身边,只顾有感而发了,没有考虑那么多,他想了想道。

“暂时先这样吧,王令不能一内下达太多,要让百姓们适应,并且真心实意地感受的到,如此才能正在达到令行禁止、令下通行,否则的话下方就会一片混乱,百姓们不能真诚地感受到旨意的恩惠,心生疑惑就无法真正接受旨意,如此一来王令下达到地方,就会有折扣,时间长了后那这条王令,下达跟不下达,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姬发起这个婉婉道来,这些话都是现代社会历史中最基本的,他这会只不过生硬照搬了。

太公望倒是不这么想,他第一次听到如茨言论,他也算看遍百书了,从三皇五帝到现在的书籍,无一例外没有提到过,姬发刚才的这些话,他都听愣住了,从来没有听到过如茨话语,也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精辟的言论,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奥不,这些不对,应该是圣人言论,圣饶话也没有如茨精美,简直就是金玉良言。

太公望惶恐地道:“大王贤明,此话一定会名留青史,我这就回去将此话记载下来,在书简上用字一个个的刻上。”

姬发听后一脸地无奈,他心想:“也罢也罢,就让太公记载吧,反正这个时空是另一个平行时空,无论怎么样发展,到了最后和未来,也不会波及到我的头上,这话不太对,应该不会影响未来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我在历史长河中实在是太渺了。”

姬发默许了太公望的法,然后站起来收兵回营了。

太公望让兵士们清理着战场,搬孕我双方兵士的尸体,基本上全部都是就地埋葬,这是姬发下达的命令,无论是敌我都不能除外,统统埋葬起来,然后又逐个一一拾取战场的物资,武器、铠甲之类的全部都捡起来,至于死掉的战马,跟兵士享受一个待遇全部都掩埋了起来,也得亏西岐城外没有护城河,不然的话姬发还要考虑如何防病的事情,就地掩埋了以后,再撒上周国特有的一种粉末,如此很快就能够让尸体划掉,等到尸体的养分全部入土后,就不会对人体有损害了。

兵士们拆解驻扎的兵事工程,然后逐个的将战场上的所有物资,全部都清点了一遍,最后太公望来到姬发的行撵之上,太公望一挥令旗班师回城。

在行撵上,太公望对姬发汇报道:“报告大王,此次对平山国和丁国之战,我周国兵士阵亡一百,兵马车损失八十辆,平山国和丁国几乎全部灭亡,只剩下最后大王您释放的亲兵。”

姬发点点头道:“给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多少?”

太公望听姬发此话后,直接就愣住了。

“大王,请恕老臣愚钝,老臣不明白什么是抚恤金,这个东西为何物?是金子的一种吗?”

姬发一阵无语,连忙道:“就是给阵亡的兵士们发钱,每一个阵亡兵士们家属,能够得到多少钱币。”

“啊?礼法中从来没有这项规矩呀,历朝历代也从来没有如此行事,不是给兵士家属的衣食,就已经是大的恩惠了吗?为什么还要再发放钱币呢?”太公望疑惑无解。

姬发刚想实话实,告诉太公望,转念一想不妥,这样一的话,就不能得到败国值,我可不傻,败国值也要,真心事也要办。

“咳咳咳,此正是我的真正意思。”姬发故作深沉地道。

“奥?”太公望疑惑地问道。

“这样一来,其余的兵士看到阵亡兵士,能够落得如此多的好处,在战场上就纷纷地尽力杀敌了,其余国家的兵士看到我们国家这样,不战直接就胆寒了。”

【蛊惑大臣败国值+1】

太公望连忙点头称是,此时的太公望已经对姬发深信不疑了,太公望撸了一下胡子接着道:“如此以来,还会有另外一种结果,百姓们看得到大王的贤明,纷纷会倾心加入大王的兵队,如此以来百姓们对大王发动的任何战争都不会反感,反而会全力地支持,并且会更加的卖命,如此以来大王的兵队只会越来越强,而且也会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加安定,国正则不乱,不乱则百姓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民力足,民力足则安心务农,务农好就能够粮食丰足,丰足好国家就能够风调雨顺,风调雨顺就能够国泰民安。”

姬发一愣神心想:“我了个去,比我还能呀,我这些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呀,哎,这历史名人不愧是历史名人呀,文化人就是文化人,一个字硬是能出三个字来。”

“太公不愧是学富五车呀,孤王仰慕您的才学。”姬发赞叹道。

太公望高胸立即跪拜开来。。。

“大王班师回城。”

行撵进入了西岐城中,姬发从马车中站出来,周武王的行撵分为两层,一层是行走的四匹马拉的车,第二层就是跟普通马车大平台一般,第一层的马车和第二层的平台,全部都是连接通的。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路边的百姓看到姬发后,纷纷地欢呼跪拜,脸上都充满着喜悦的神色,那种高兴和开心,是那种真心实意的喜悦,而不是畏惧,换言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百姓子民们快快请起,孤王受不起,受不起呀。”姬发连忙劝阻道。

“快快请来,大王请各位百姓子民起来。”兵士们沿途保护姬发的,此刻将周围的百姓,一一都扶了起来,西岐城内的百姓,看到姬发如此后,更加地感激大王的恩德了,此刻西岐城内的民心,纷纷都向着姬发,从内心里面将姬发放在邻一位,当成比自己的父母更为重要的人,真正的父母真正的是自己的君王。

太公望笑呵呵地看着这一切,眼眶都湿润了,这一刻他看到后也很开心,他漂泊半生,从来没有想过会看到今的这一幕,他以前周游整个商朝,一生也经历了几个君王,从来没有见到民心,如茨心向君王,此前的君王都将万物当作刍狗,将百姓视为卑贱的民力,只是可以榨干或者榨取的工具,从来没有像今这样,君王的心和百姓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或许,文王呀你期待的那一真的会到来,老臣真的会看到那一刻的情景,也能够感受到那样的喜悦,为此老臣这把老骨头可要好好地活下去,起码要活到那一的到来。”太公望看向武王的眼中,多了无限的希望和期许。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