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雪埋稻谷人不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马上让大学停课,趁大雪没到帮助农户抢收水稻,抢多少是多少。”

“行!爸你歇着,我马上去办!”

毛毛细雨渐渐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刮起了像小刀一样的北风。雨水落在正在收割的人们的身上,结成冰甲,但人们再也不顾了,挥汗拼命地收割。大学生们个个头上冒汗,脚下冰凉,但他们全然不顾,一片片水稻撂倒了,捆成了捆,但没有时间集堆。天渐渐的暗下来,雨变成雪,小风变成大风,又变成狂风,将人们手中的水稻刮得不敢松手,一松手便随风飞扬。雪越下越大,不知不觉间已是鹅毛大雪,前面割下的水稻,转眼间被雪埋在雪底……

“完了!这下省着割了。”人们不得不停下收割,沮丧的离开水稻田。

“这可如何是好?几十万亩水稻,一粒没收就下雪,这不是要人命吗?”王茹传场长在办公室里焦急地说。

“急也没用,等吧!但愿雪停后天气能转暖,再收也没多大损失。”生产副场长关如林无可奈何地说。

“唉!等吧!但愿老天有眼,可别再下了!”场长此时也束手无策了。

但是苍天岂能遂人愿?到天黑的时候风停了,雪更大了。街道上已经是没脚面子的积雪。人们只好望雪兴叹!本来是遍野铺金的,美丽而欢乐的西山岛,变成了满目皆白飒飒北风,人们的心没有因第一场雪带来新鲜与欢乐,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惆怅。人们带着盼天晴的心情,进入了美梦。

在分锄关的会议室里,王场长请来有经验的老领导和分场党委委员们一起,共同出谋划策,寻求抗雪灾,雪里夺粮的办法。原来的董事长关尚权,副董事长万晓莲以及关尚文等人,都被请来了。

“各位老领导,叔叔大爷!今天这场雪,已经使收割被迫停工,这雪来势汹汹,看来一时难停。我们初次接任分场领导工作,就遇这样的大雪,怎样战胜这场灾害,还请大家帮我们这些晚辈拿拿主意。”王茹传场长诚恳地说。

“唉!这是放屁崩断脚后跟的筋,该着咱西山岛今年不翻身!有经验的北大荒人都知道,像这样的雪,‘不下半冬干,一下两三天’。等雪化完再秋收的美梦别作了,天晴后赶紧组织人,抓紧时间在雪里扒水稻吧!不然等到雪一化稻子被水泡坏还不算,再一冻,说不定再来一场雪,想抠也抠不出来了!”关尚权说。

大家点头称是。万晓莲说话了:“这场雪看来一时难以化完,弄不好今年要提前大雪封地。由于庄稼还没有收回来,不少水稻户还住在地号里,这雪再下下去,必然要断绝交通,这样一来,他们就与分场断绝了联系,吃住也成了问题。一旦有事将措手不及,所以希望大家考虑,明天不论天是晴与不晴,要派机车清理路上的积雪,保证西山岛与各作业区,以及与农户的交通不被雪隔断,主要道路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保证人身的安全。”

“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常上学。”于琳琳赞同道。

“我认为分场领导要连夜成立救灾指挥部,不但要指挥生产,还要随时解决因大雪带来的困难。”

到会的老领导出了不少主意,新一代委员们对老领导想得周到,办法可行,感到非常高兴,连夜召开常委会,组成指挥部,并作了分工。

天亮雪没停,平地积雪已达一尺多深,道路已经完全被封死。稻田里的稻子已经不见,全被埋在雪里。人们的脸像天一样阴沉,一声不吭地清理门前的积雪。分场的推土机已经开始冒雪清路,其他车辆已经难以通行,交通果然处于瘫痪,只有西山岛到黄花岛的公路,因夜间不停的有车辆开来开去,还能勉强通车。人们除了清理门前的积雪,已经无法做其他工作,只有焦急的盼雪停。中午时分,通往各作业区的道路基本通了,稻农们赶紧到稻田边看自己的水稻,但是,快没膝深的积雪连地都进不去,怎能再看到就要丰收的水稻哇?只好垂头丧气的挖路上的积雪。

两天三夜的大雪终于停了,北国荒又变成了茫茫雪原。在这荒原雪海中,又埋下了人们一年的血汗和辛酸。暴怒的太阳放射出强烈的光芒,想帮荒原雪海的人民快点把雪照化,雪反射出万道银光,不让人正眼相看。指挥部发出清理积雪的号召,各种车辆齐动员,很快各条道路通了,片片水稻田边,被雪封在雪原的农户又可活动了,长吁短叹解决不了问题,只好雪中抠粮!抠吧抠出一斤是一斤,人们开始拿起铁锨、木锨、耙子、钩子挖出雪下已经割倒捆好的水稻集成堆。但没有放倒的水稻,已经被雪压倒在地下,只好等雪化再想办法了。

人们在奋战,雪在融化,水稻已经露出了头。人们看天又开始长毛,再也不能等了,但家家都是成百上千亩的水稻,凭自己的力量怎能抠得出来呀?明知雇工要亏本,但也得雇工在雪里扒水稻。雪中扒粮谈何容易?上面的雪被融化的雪水结成厚厚的冰层,只好先砸开冰块,再挖雪,而后才能割水稻,一人一天割不了半亩地。虽然打工的听说农场遭灾急需雇人扒水稻,难上加难。可是,抱着发灾难财的黑心人哄抬市价,雇工每天要八十到一百多元。有啥办法呢?分场所有能下地的人,已全动员起来扒粮,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明知亏本也得高价雇人!总不能让粮食烂在雪下。就这样,光西山岛分场,每天都有几万人在雪里挖粮,每天的秋收进度也不超过一万亩。

人们奋战了三四天,好不容易雪化得快露出地皮,谁想第二场大雪又接踵而来。这场雪比第一场更大,天也更冷,根本没有化的希望了,而全分场的水稻,连三分之一也没有割下来。大雪又断绝了交通,为了稻农的生命安全,能接回场部的用拖拉机接回场部;离不开地号的,送去柴米油盐日用品进行慰问。此时再雇人扒水稻,每天二百元也雇不到了,只剩下农锄关各单位,和稻农自己在一点点的抠。

老天也不长眼,这样的大雪,每隔三四天下一场,终于使人们绝望了,在溜腰深的雪里挖粮,谁能挖得起呀?

在严重的雪灾面前,指挥部不得不放弃雪中挖粮的部署,只好等明年三四月收割了。人们心里都清楚,成熟的水稻在雪下埋上一冬,这粮食到时是爷爷奶奶样还难以预料,雪水灌地之时水稻能否收回?收回还能不能卖出?谁心里也没有谱。可是不等又有什么办法呢?为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的稳定人心,以免出现因灾害带来的社会不稳。地号里的稻农由于忙于抢收,到现在越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有的临时水稻房已经被大雪压塌,还被困在地号;有的已经断粮……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西山岛将出现混乱。为此分场领导把精力放在救灾上。全力以赴把地号中的农户接回分场,给以救济和安排。农场的老职工和学校师生,纷纷捐棉衣和现金,帮助水稻户渡过难关。就是这样,一件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这天又是一场大雪过后的清晨,去华林岛最远地号接水稻户的拖拉机,到了地边的水稻房,打算再一次劝这里的一对夫妻搬到分场部,可是到了一看,水稻房已经被雪压塌,而那夫妻双双吊死在地边的桦树上。这是一对从吉林农村,两年前来种水稻的中年夫妇,贷款种五百亩水田。去年因投资过大,加上经营管理不善,一年下来只弄个收支平衡。今年因不再像去年有大的开支,加上有了种水田经验,水稻长得非常好,据估算,亩产可在一千四五百斤,这对夫妻正高兴地准备秋收,那想到天不作美,竟将丰收的水稻全埋在雪下,二人绝望了,望着茫茫大雪哭了几天几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