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谭有良家。

谭江帆从那日邱氏闹事之后,便把自己锁在了房中,连吃饭都不肯出来。

偏谭五爷谭有良只醉心下棋,邱氏让他把儿子叫出来,他反而训斥了邱氏,“又折腾什么?你能不能不要无事生非?”

邱氏管不了儿子,又被丈夫训斥,再想起自己闹腾了一通,楚杏姑还留在善堂没被撵走,宗家也只是把乔荇那丫头临时关了而已。

她心烦意乱得不行,听到邻居说富三太太家又来了一批好木料子,也没了闲心去看。

她就怕真查起来,查到自己头上。

思来想去,她回房抓了一把铜板,装进一个灰扑扑的荷包里,换了身不起眼的衣裳,避着人偷偷去了趟谭家宗房。

她将替她往乔荇房里送镯子的小丫鬟找了出来。

那小丫鬟正因为出了事,怕的两日都没睡好觉,见了邱氏不由哭了起来。

邱氏连忙捂了她的嘴。

“哭什么?又没人来将你揪出去,你不说我不说老天爷不说,谁能知道?”

她说完,将手里不起眼的荷包塞进了小丫鬟腰里。

“这些钱给你买头花戴。记着嘴巴紧些,不然的话,我也保不了你!”

小丫鬟被她一哄一吓,捂着自己的嘴不敢哭了。

邱氏松了口气。

她指认乔荇和杏姑是人证物证俱在的,只要这小丫鬟不说出去,她们是不可能翻身了。

邱氏左右瞧着没人,迅速离开了。

只是她没看见,附近墙角的柏树后面,有人影一闪而过。

*

忠庆伯府是京中体面的公侯伯府,谭杨两家的亲事也是早在谭廷父亲在的时候,就定下了。

如今谭建和伯府二小姐杨蓁都到了年纪,婚事自然顺理成章。

尤其谭廷特特从京城回来,这场婚事办的盛大风光。

清崡县城几乎半城都是谭氏一族的宅邸铺面,忠庆伯府的花轿从北门进城,一路穿过半个县城到了谭家,城中无人不住无人不晓。

众人都跑来看热闹,挤得道路中间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谭建,差点无路可走。

好在谭廷早已料到,提前准备了人手清路,有他的面子在,知县也派了衙役前来吆喝。

谭建迎亲的路又稳当了起来,他嘴角高高翘着,忍不住偷偷去看身边的大红花轿。

虽然他知道,新娘子定戴着红盖头,在花轿里安静坐着,他什么都看不到,但......

但,他怎么看见了门帘里的一双水亮的大眼睛?!

那双眼睛也看见了他,四目相对的下一息,门帘倏然一放,隔开了视线。

谭建:“......”

我眼瞎了?

婚事并未因这个小插曲,有任何的不顺当。

反而项宜倒是发现谭建,不断地偷偷看新娘子,连拜天地的时候,都偷偷看她。

项宜想到自从杨家的嫁妆箱子进了谭家的门,谭建就每天红光满面的。

定是很喜欢吧?

项宜温声笑笑。

至少谭建是期待他的新娘的,他们婚事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

一日的热闹过去,直到二更鼓响起,闹洞房的也都消停了,谭氏一族的大小巷子里才渐渐安静下来。

项宜去看了乔荇一回,被关了两天的乔荇甚是自责,“奴婢是不是把夫人的名声带累了......”

项宜说没关系,“现在最主要的,是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嗓音温和平稳,落在乔荇耳朵里,自有一种令人安定的力量。

乔荇眼睛发红。

项宜投去安慰的眼神,同她笑笑。

“安心歇息几日吧,只要记得把账本都记好收好便是。”

谭家的账目放在谭廷和项宜的正房里,项宜的私账在乔荇处。

乔荇隐约好像明白了项宜的意思。

“夫人放心,奴婢都收好了!”

......

从后罩房回来,夜色深重,月光远而清,轻轻淡淡地铺洒在寒冬中的房檐黛瓦青石路上。

项宜抬头看去,一轮残月低低悬在半空。

她突然问了一句。

“今日是二十几了?”

替她打灯笼的小丫鬟愣了一下。

“夫人忙忘了,今日是二十五了。”

二十五啊......

回程的后半程,项宜没再让小丫鬟挑灯,遣了她回去睡觉,自己一个人踩着清浅的月光,缓步回了正房。

她回去收拾了一番,谭廷才回来。

从出事那日之后,这房中越发静默无边,房中除了浅淡的呼吸和偶尔的脚步声,就好像没有人存在一样。

尽管忙碌了一整日,谭廷并没有立时休歇的意思,站在书案前悬臂写字。

项宜依旧坐在窗下的交椅上,挑了盏小灯,不紧不慢地做着给妹妹项宁的针线。

房中的气氛仿佛凝固。

没有人打破这死寂。

直到近三更天,谭廷才从书案前走了回来。

两人同往日没有分别的洗漱宽衣,项宜在他之后也吹熄蜡烛进了帐中。

残月落进些许光亮在床榻前。

项宜不由试想他要再怎样。

是继续不变的规矩,还是将她晾在一旁?

冷风掠过两人之间,月光薄薄地洒在帐子上。

帐内,那越过两人之间缝隙,落在项宜腰间的手,始终没有过来。

冷风依然从两人中间掠过。

项宜突然觉得,被他讨厌,也不失为一件不错的事。

她安心地闭起了眼睛。

......

翌日,新妇拜见尊长、认亲、拜祠堂。

一番忙碌直到午间才结束。

新娘子果然长了一副福气的面相,脸盘圆圆的,五官并非小巧精致,反而眼眸如杏,鼻梁高挑,红唇艳艳,下巴上还长了一颗山东人常有的福痣。

项宜照着赵氏的吩咐,给这位新娘子杨蓁讲了些家中的规矩。

她讲了半个时辰,就见新娘子脑袋一点一点,挑着眼皮硬撑着听。

项宜看着好笑。

“弟妹你先回去吧,改日咱们再说不迟。”

“啊?这样行吗?我还能再撑一会的。”

春笋听着都在旁笑了起来,项宜连道“不碍事”,让她回去歇着去了。

这会没了旁的事情,项宜倒是想起了义兄顾衍盛的事情。

不知有无消息。

她想着,就让人套了马车,亲自去了一趟吉祥印铺。

项宜到的时候,掌柜和小伙计竟然都不在,她一路走到了后院,才看到掌柜在和一群人说话。

那是一群衣衫单薄工匠模样的汉子,着急地与掌柜分说些什么。

掌柜姓姜,他见项宜来了,便让那群人先回去。

“他们说要么减一半的工钱,要么就请别人了,让咱们自己看着办......工钱委实削得厉害,容我再想想怎么办。”

那些人佝偻着背一脸愁苦,谢过他叹气走了。

项宜遥遥看了他们几眼,问了一句,才知道这是些木刻工匠,接的都是些工钱极低的散活,便是这般,还被削了一半的钱,日子不好过。

姜掌柜说可惜,“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