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沙漠往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亭和都教授夫妇今天举行这场宴会,与其说是庆生,还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女儿秦望舒相亲。

因为每个接到请柬的人,都在请柬最后一行,见到如下字样:请同时携子女赴宴。

秦亭是楚国南方一个梳城市的市长。

能接到秦家请柬的人,自然不会是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的,基本上都是有些分量的人。

说是携子女赴宴,潜台词是些携儿子赴宴。

但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仍然把女儿也带来了。

其潜台词是:你秦家想借此寻找乘龙快婿,我们就不能搭个便车?去的人多了,你秦家不过选一个,又不能包圆儿了,兴许我们就能捡个漏儿。

秦望舒的家在首都上京城,可是,大学毕业之后,却没在京城找工作,也没到父亲任职的城市工作,而是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兴阳参加主持人大赛,进了兴阳电视台工作。

许多人认为,这是秦亭为了避嫌,故意不让女儿在自己身边。

其实,这是个实实在在的误解。

秦亭和妻子都教授的家教原则是宽严相济,在女德方面,非常严格,包括不到大学不许谈恋爱,每天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等。

但在学业、事业上,却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概不干预,任由秦望舒自己做主。

虽然对女儿到兴阳不太满意,但失落之余,多少又有些安慰。

原因在于,他们还是很高兴看到,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味依赖长辈的庇护。

不过,秦、都二人的打算,今天再一次落空了。

秦望舒对那些青年才俊无一入眼。

他们在优雅的风度,得体的举止,客气的应酬中,礼貌告别了秦家。没有任何人获得秦家女儿的青睐。

不过喜事仍然有,另两家女儿却找到心仪对象,而且双方相谈甚欢。

秦家自己没钓到如意女婿,倒是实实在在为他人做了把嫁衣。

父母很失落,秦望舒倒是很高兴。只是她的高兴不好表现出来,以免刺激父母。

不过,沈紫衣的到来,为她的高兴表面化找到了理由。

秦望舒和沈紫衣的交情,源于她对沈紫衣的一次采访。采访后喝咖啡时,沈紫衣向秦望舒打听圣林的消息,这让两个人有了共同话题和交往的理由。

两人一人出身官宦之家,一人出身巨商之家。均是貌美如花,学识不浅,又都事业有成,一时瑜亮,伯仲难分,倒有了些惺惺相惜之感。

沈紫衣到上京出差,联系秦望舒,本想在外聚一聚,不想秦望舒力邀到家里来,沈紫衣也不客气,竟然真的来了。

沈紫衣之所以同意到秦家来,是有着自己内心的打算的。

在她的潜意识里,竟然有着一种对秦望舒的排斥意识。

虽然都说漂亮的女人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但沈紫衣自认为自己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女人。她虽然不是一个故作傲慢的人,但也从来不认为自己与秦望舒比起来,差了些什么。

自从知道戴青宁临死前给秦望舒发了信息,要秦望舒救圣林后,沈紫衣的心里就有些醋意。

秦望舒算什么?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虽然容貌、家世还过得去,在兴阳也算有点儿名气和人脉,但要她救圣林,显然有些勉强。

她不知道秦望舒的执行力有多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绝对不会比自己强。

“这个戴青宁也真是的,就算是你要托付人,也该找个合适的。指望着秦望舒救圣林,先别说她会不会竭尽全力,就算她想救,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沈紫衣边随秦望舒参观房间,心里边合计着。

她想通过今天这个机会,了解一下秦望舒和圣林的关系究竟有多深。

很快,她的愿望就实现了。

在秦望舒的卧室,沈紫衣看到一张照片,是秦望舒和几个同事的合影。

“望舒啊,你怎么会站在圣林和戴青宁中间,疑似第三者插足啊。”

沈紫衣尽量掩饰内心的酸意,语气显得轻松而调侃。

“胡说八道,那时候,他俩还没有谈恋爱呢。何来插足一说?”

虽然秦望舒所说不假,但不知为何,竟有些心虚之感,脸也有些发热。偷瞟沈紫衣一眼,见她仍在看照片,这才心安。

不过,马上就有些后悔,觉得自己似乎有些不打自招,话里有些语病。

他俩没谈恋爱时,不是插足,谈了恋爱后,就是插足了吗?

“圣林和戴青宁倒也是珠联璧合的一对。只是现在一个在大牢,一个去了天堂,想来,也真是令人唏嘘。

不过,这圣林倒也真是有些可恨。看这照片,就一副牛逼哄哄的样子。今天进了大牢,倒也是活该,就该让他多吃点儿苦头。”

沈紫衣恨恨地说道。

“我倒是挺好奇,你和圣林究竟是怎么认识的,你们之间有仇么?”

自从认识沈紫衣以来,秦望舒一直对她和圣林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关心,今天得此机会,自然不愿放过。

“你真的想知道?那个王八蛋,认识他,是我这辈子最倒霉的事!不过,你既然有兴趣,我就给你说说。”

沈紫衣在马津大学毕业后,在鹰国石油公司找了个工作,目的是历练自己。

两年后,在积累了经验和阅历后,加入了家族的海外事业。在比亚国中标了一个区块进行石油勘探。

勘探,属于石油产业的上游,利润非常丰厚。

在国内,象沈家这样的民营企业,是很难涉足进勘探业的。

但在国外,她家这样的民营企业反而比国企更容易进入。

在比亚内战中,眼看扎卡败局已定,国内企业纷纷开始撤侨。

沈紫衣对自己的欧罗亚洲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很自信,加上她的勘探企业又有鹰国股份,所以,不愿意轻易撤退。

她认为,实际上是米国和鹰国势力推翻了扎卡政权,战后重建时,米国和鹰国势力也将在比亚占有较大权重。比亚新政府也必将是亲米、鹰的政府。

此时坚守在比亚,不仅有利于自己迅速提高在家族中的地位,更有利于在战后重建中,从新政府手中获取更大利益。

于是,她没有参加楚国政府组织的撤退行动,带着30多人坚守在比亚。

沈紫衣的战略也许是对的,胆略也不可谓不高,但是,时机却是错误的。

在扎卡倒台,临时政府尚未有效控制局面这种权利真空状态下,只有手里有枪的人,才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她的工地在一天之内,被政府军溃兵和反政府民兵武装分别抢劫。

第二天,一伙部落武装再一次洗劫了他们,并把他们扣为人质,索要1亿金币现金,否则,就要将他们掳至部落地区,并且作为奴隶卖掉。

她的鹰国合伙人向国内求救,得到的答复是:政府绝不同*谈判。

于是沈紫衣只好向家族求救。作为沈家的长孙女,沈家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就向楚国住比亚大使馆求救。

她对比亚的局势非常了解,在向大使馆求救的同时,又请冯四海帮忙,看他能否利用军中的关系,请在比亚湾护航的楚国海军编队帮忙解救。

此时,楚国的撤侨行动已经结束,冯四海只得通过私人关系,请求圣林帮忙。

圣林知道,此去不仅凶险万分,而且属于违抗军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