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万家灯火(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家。

保姆回家过年了,敏毓和敏欢母亲只好担当起了主妇。在厨房里包饺子,张罗饭食。

圣河和敏澄下围棋,敏欢上网,圣岳则在看一本厚厚的线装书。

圣家的成员构成有些与众不同。

老爷子圣岳和许卸——也就是当今的禅一师太——是夫妻,也是师兄妹。圣河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敏毓和敏澄姐弟俩,本是一对孤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圣岳走江湖算命时,在一个村子里遇到姐弟俩。

那时,收留他们姐弟两个的那家,已经揭不开锅了,苦苦请求圣岳把姐弟俩带走,为的是即救一救他家,也给两个孤儿一条活路。

那时生活困难,那家凭空添了两个只会张口吃饭的孩子,确实是个巨大的几乎不可承受的负担。

不过,圣家却是个例外。

那时,圣岳和许卸夫妻二人一起行走江湖算命,算一个命5半个金币,一人一天算10个,2人就是10元个金币。一个月就有300左右的收入。

那时的300金币月收入,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养活两个孩子,自然不在话下。

许卸和圣岳一致认为,是上天看他们只有圣河一个孩子,才给他们又送来了两个,这样的礼物简直就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岂有不收之理。

尽管有些不舍,在起初的十多年之中,圣岳还是边走江湖边打听敏氏姐弟的亲生父母,可是一直没有如愿。

与一般的收养有所不同的是,圣岳和许卸一直保留了两个孤儿的原姓,既没有给他们改姓圣,也没有改姓许。

他们一致认为,姓氏是一个人的根的标志,姐弟俩有权保持自己的姓氏。

随着年龄的增长,敏毓出落的愈来愈漂亮,并且和圣河开始眉来眼去。圣岳见近水楼台先得月,岂有不高兴之理,于是,在敏毓大学毕业后,就为两人举行了婚礼。

敏毓由女儿变成了儿媳,虽然身份变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后来,敏澄也上了大学,也成了家,也是圣家出钱出力办的。

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敏澄与圣家的亲生儿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敏澄成亲后,也一直住在圣家,直到到了青林县当县长,才算搬出圣家,自己单住。

就连圣林对敏澄的称呼,也是时而叫舅舅,时而叫叔叔,无论叫什么,都对。

敏澄一家每年春节都是在圣家过的,直到正月十五后才会回去,只是敏欢仍会一直赖在圣家直到幼儿园开学。

不过,她是从来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因为她就出生在圣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回到自己家,是属于流浪在外,圣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敏澄在圣家过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到这里躲清静了,躲避那些过年期间到自己家里拜年送礼的人。

这一点,也是最令圣岳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一点。

饺子煮熟了,敏欢出去放了礼花鞭炮,圣家的年夜饭开始了。

圣岳坐在首席,亲自拿起酒瓶,给每人都斟了一杯。

“来,都喝点儿,圣林虽然不在家,但和他师伯在一起,也不至于受了委屈。人不和命争,现在受点儿苦,未必不是好事,劫难一过,就会回来的。咱们的日子还得继续过,圣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圣岳说完,率先一饮而尽。圣河、敏澄倒还能保持镇静,敏毓和舅妈虽然心中酸楚,也只得强作欢颜。只有敏欢把持不住,泪水早已流出。

“爷爷,我想圣林哥哥。”

圣岳给众人使个眼色,不理敏欢,哭了一会儿,敏欢也就好了。

圣岳知道,圣林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不如索性挑明。该面对的,总要面对,该过去的,也总会过去。

果然,气氛一会儿就好了起来。

吃完饭,圣岳去休息,其余人到禅觉寺看禅一师太。

每年的除夕夜,禅觉寺都很热闹。

除了居士信众外,这几年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女孩儿们除了许愿还愿,还要凑热闹和炫耀她们的美丽。男孩们除了展示他们的活力之外,还要来看女孩儿。

不过,最吸引他们的,是禅觉寺的午夜钟声。传统的烟花鞭炮,反而倒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最为虔诚的是比较年长的信众,许多人早早来到,排队等待,等着在钟声敲响时,献上第一炷香,为自己或家人祈祷来年的幸福。

禅一师太总觉得有些事没做,想了想,才知道,自己是在等着圣林来给磕头。想到圣林如今在看守所里的,心中不禁黯然。

“看来,还是做不到心如止水,了无牵挂啊。”

禅一自嘲地苦笑一声,上殿说法去了。

禅谛虽然身为居士,尚未落发,但她早已皈依,加上当过医院院长,组织协调能力自然不差。

所以禅一便将寺院的日常管理事务悉数委托于她打理。

禅谛果然不负所托,即便是今天这样的大场面,也处理的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禅觉寺的午夜钟声敲响了,禅一开始升坛讲法。

比丘尼、居士、信众们以虔诚的目光仰视着禅一,美丽的光芒映照在禅一身上,他们深信,那就是佛光。

虽然没有扩音设备,但禅一的声音仍然让他们每个人都清晰可闻。他们深信,那一定是佛菩萨加持的结果。

就连敏欢也张大了嘴,惊讶了半天,才说了一句:

“奶奶好美好美啊。”

赶紧拿出手机拍照。

奥微本该回家,或者是回到自己修行的山庄去,可是,他的师父却让他留在禅觉寺。

今天禅觉寺的人很多,放烟花、上香、送长明灯,防火的事可不能马虎了。

虽然他的职责不是防火,可是,这几天,寺院的一些土建、装修活都停了,他也呆不住,就主动承担起防火的活儿了。

收拾香炉,指导信众上香,拉电接电,都是他的事儿。

奥微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几乎就是伯父养大了他。

他的读书成绩很好,可是没有机会继续求学。17岁时,就自己谋生,开始给人做家具。

从一个人开始,到开办家具厂,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刻苦耐劳的精神,成了家,生儿育女,又给子女买了房,成了家。

按照命理的观点,奥微是属于有读书命,没有读书运的人。

命带文昌,但少年运时,印星被破。尽管读书不多,但学习能力却很强。

文能识图、画图,武能实际操作。车、钳、铆、电、焊,木工、瓦工、水暖、喷漆,几乎无所不能,且都能干的有模有样。

他甚至还和两个朋友一起,发明制作了一台汽车——结合汽车和拖拉机两者功能于一体的车,并且获得国家专利。

曾经有罗斯客商想买他的专利,国内一家拖拉机制造商也曾经与他合作,只是因为兼并改组,此事终于流产。

后来,奥微结识了师父,就开始在师傅的山庄和各寺院做义工,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皈依后,师父给他起名奥微。意思是博察奥妙,细究精微。

希望他认真修行,以成正果。

是否成正果,现在还谈不上,但是,认真修行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

一个尼姑走过来,正是永乐。

“奥微师,禅谛师请你给流通处接个灯,那里的光线有点儿暗。”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