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章 禅谛居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楚卫来到禅觉寺,看望自己的母亲禅谛。

就象不知道禅谛为什么宁可住在寺院当居士,也不愿意住在家里一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对自己一直那么冷淡。

在韩楚卫的记忆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母亲金敏时,已经七岁了。

此前,他一直是在爷爷奶奶家里长大的。知道今天,呀还时常奇怪,七岁之前,为什么对母亲没有什么印象。

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扔下,而母亲又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客气、冷淡。

母亲从来没有打过他、骂过他,当然,也从来没有抱过他,亲过他。

很早以前,韩楚卫就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母亲亲生的,事实上,他的怀疑是对的,他确实不是金敏亲生的。

韩家上下,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只有他一人被蒙在鼓里。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是韩氏家族的嫡系子弟,在家族里的地位和前途也并不看好。

只是近年来随着父亲韩玉成的仕途看好,他的地位才有所上升,被派到兴阳来发展。

“母亲的修行可有进展?”

象称呼韩玉成父亲一样,他称呼金敏——禅谛用的也是书面语:母亲。

“什么进展不进展的,不过顺其自然,聊度残生罢了。”禅谛仍是一如既往地客气。

“我想给寺院捐点儿款,一来,可以提高母亲在寺院的地位和威望,二来,也为我自己积点儿功德。不知母亲意下如何?”

“佛门清净地,虚空自在心。威望地位如浮云,青灯古佛寄吾心。”

“若为我,完全不必。若为自己积功德,也不必非得捐款,不贪,不痴,不嗔,不作恶,便是福报。”

“若能积德行善,即使不捐款,也自有功德。若不能心存善念,常行不义之事,便是捐款,也无什么功德可言。”

“楚卫真想捐款,还是捐给更需要的地方吧,禅觉寺香火很旺,不缺钱。”

“母亲既然如此说,我就听母亲的。捐建两所小学,您可满意?”

“我满意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的心是否满意。”

“母亲的话禅机深远,孩儿一时难以深解。”

“哪有那么多禅机,你也不要为此伤脑筋,非要寻出个子午卯酉出来,做人做事,只要心之所安,身正行直就可以了。”

“谨遵教诲。”

“最近见到你父亲了吗?”

“前几天刚在一起吃的饭。”

“有时间多陪陪他,他这一辈子也很可怜。你是他唯一的亲人。当钱能满足基本的需要之后,剩下的钱,只不过就是个数字而已。多一个零,少一个零,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尽量做到。”

“我听说你生意做得很大,尽管我的话你不一定愿意听,但我仍然希望你能够斟酌一下。”

“你父亲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容易,他一直以自己的清廉为傲,你不要为难他。金钱名利不过是身外之物,不值得痴迷于此。”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除了健康和快乐,什么都不是你的。”

“万事皆空,因果不空。该是你的,想不要都不行,不是你的,到手了也转眼便逝。世事轮回,报应不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天行事,终究不是好事。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禅谛一直把韩楚卫送出山门,看着他的车消失,才转身回来。

他倒是还记得我这个母亲,倒是我,这些年一直对他不冷不淡的。

禅谛想着,不禁有些内疚。正想着,一个小尼姑过来叫她。

“金居士,师父叫你去一下。”

“好,我马上到。”

禅谛是金敏的法名。虽然她一心向佛,但她目前还只是一名居士。

按照信仰的虔诚度,信佛的人大概分如下几种:第一种是偶尔到寺院上香拜佛的人,这种人既信佛,也信其他神灵,属于见庙就进,见神就拜的人。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是太信。

第二种是临时抱佛脚的人,平时不烧香不拜佛,遇到什么灾难或者麻烦时,才想起求佛帮忙或是保佑。

第三种是交易型,即许愿型。有求于佛时,先谈条件,许诺事成之后如何如何。

如果事成,多数人会依约还愿,也有个别人爽约失言的。如果事情不成,则许愿也自然作废。

第四种是在家供奉佛菩萨或定期到寺院是请香拜佛之人,这类人比较虔诚,无论有事无事,都是如此。

第五种是多少有些余钱的人,拿钱供养僧尼或者是捐款修缮、建设寺院之类的人。

第六种是居士,类似于俗家弟子,有的已经皈依,有的没有皈依。

共同特点是经常住在寺院或者是经常到各地的寺院云游。经常参加诵经等各种宗教活动。

这类人,是佛教信众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懂得一些教义,熟悉一些宗教仪轨,信仰比较虔诚,也比较遵守戒律。

这些人虽然已经皈依,但还不是出家人。

皈依的,会有个师父。有的会有个法名。比如金敏,目前就是居士,她已经皈依,拜了禅一为师。法名叫禅谛。

所谓法名,就是在教中的名字。主要用以表示某人在某个宗教中的身份符号。

其作用和艺人有艺名,间谍有代号,囚犯有编号差不多,一是区别身份,二是寄托某种希望或是要求,三是辨别辈分。

辈分排列,有的规矩较严,从名字上一眼就能分出辈分。

有的则较随意。

如禅一给金敏起的禅谛的名字,初一看,以为是平辈,实际上却是师徒。

但若是在禅觉寺呆的久了或是了解的情况更全面一些的话,就会发现,禅谛这样的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

禅谛这一辈的人,第一个字虽然都是“禅”字,看不出什么区别。但第二个字却都是“言”字旁,如禅语、禅诉之类。

禅谛的下一辈,则是第二个字都是木字旁。

辈分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按入门先后,有的按修为高低,有的按年龄大小,并无一定之规。

信众之上,佛菩萨之下,则是教职人员,即一般所说的和尚和尼姑了。也就是出家人了。

真正的出家人,看破红尘,放下牵挂,身在空门,心在虚空。

受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常常以为,出家人都是走投无路了或者是经历大灾大难才出家的,这种人确实有,但绝非全部。

许多很幸福顺利的人也会出家,比如禅一就是如此。

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出家的命。比如八字中甲乙寅卯全而且空亡,则此人几乎肯定就是个居士。

壬子丑全见,则几乎就是个道士。

八字中戌亥多或是身旺无依的,可以断定,此生必是出家人。只要大运流年引发,到时注定会出家。

就像圣林虽然知道自己的命运,也想全力避免牢狱之灾,可命运就是命运,该发生的,到时总会发生。即使你已经事先知道结果,也改变不了最后的结局。

禅谛也想出家,但许多时候又有些犹豫。禅一也不给她剃度。

要成为出家人,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皈依,二是剃度。三是受戒。

剃度就要剃头了,即留光头了。然后是受戒,古时候在此步骤时,是要在头顶烫下疤痕的。至此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出家人的全部程序。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