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章 黎民拜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民从伙房分监区调到九监区了,分配给圣林当下手,岗位也是库房勤杂工。

勤杂工说起来似乎不太好听,但在监狱里,却是个令犯人们羡慕的好岗位。

用犯人的话说,是“俏活儿”,意思是:“清闲的差事”。

其他的如打扫卫生,值星、小岗、巡逻,甚至打扫厕所,都属于俏活儿之列。

之所以说是俏活儿,主要是因为劳动强度低,劳动时间短,劳动任务轻,活动空间大,接近政府机会多等/

许多时候,没有一定的关系和背景,是干不上俏活的。

在狱警的话语体系中,这些人常被称为关系犯、人情犯。

犯人在监狱里,不一定全都是在一个岗位从入监干到出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调动的。

可以在分监区范围里,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也可以从一个分监区调到另一个分监区,从一个监区调到另一个监区,还可以从一个监狱调到另一个监狱。

调动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好的原因,比如,到一个干俏活的地方,奖分高的地方,有关系可以照顾自己的地方等。

坏的原因,则是因为违纪,被惩罚性地调到条件更为艰苦的生产一线地方等。

黎民调到九监区,这两种原因都不是。而是一种特殊情况,基本上属于一种养老和优待。

他还有两个月就刑满释放了,既不用加分,也不用再减刑了,只是等着混够余下的2个月刑期,日子一到,就出监了。

出监,是监狱的术语。一般的说法,就是刑满释放。

在监狱对犯人的管理中,有一种分级处遇制度,对犯人根据刑期长短和改造表现,分级管理,给予不同的待遇。

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级:严管级,普管级、宽管级。

入监时间短,改造表现不好的,为严管级,顾名思义,就是对其严格管理。

严管级犯人的胸卡是白牌,比如圣林,就是严管级。

绝大多数犯人是普管级,是改造表现较好或者正常的犯人,残刑一般在十三年以下,戴红牌。

少数犯人是宽管级,残刑一两年,且改造表现较好,戴绿牌。

顾名思义,宽管,就是管理宽松,活干的少点儿,或是有些小毛病,警察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黎民就属于宽管级别的犯人。

所以,在监狱里,只要看一个犯人的胸卡颜色,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刑期和改造表现。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从头到尾没减过一天刑,直到出监释放那天仍然还是严管级别的人。

一般来说,象黎民个圣林这样的2个人在一起,应该是黎民这样的老犯人,宽管犯人带圣林,而不应该是圣林这样的新的、严管的犯人带黎民。

也就是说,在九监区库房的两个犯人中,应该以黎民为主要责任人。

现在,反而是圣林为主,黎民为辅了,这个就是有些特殊了。

看起来特殊,其实原因倒也简单。

按照定岗定员的原则,库房的勤杂,只有一个就够了。现在把黎明安排进来,只不过是个临时措施。因为黎民很快就要出监了,只是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而已,所以才会有这种安排。

若是黎民的残刑再长一些,哪怕是只有一年,也轮不到圣林在库房里说了算。

黎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重点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国有公司,岗位重要又体面,常在领导身边转,颇得领导欣赏。

不久就作为市里的后备人才人选下乡锻炼一年,在资历上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就在许多人都认为黎民今后仕途看好时,回到原单位后,黎民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经过几年打拼,总算是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是,却因为一个重大失误,谋划了一场骗局。在逃亡了三年后,还是落网了,被判无期徒刑。

他入监时,监狱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劳动条件也很艰苦。家里人托关系把他调到伙房,因为伙房的活儿比较轻,吃的也好些。

因为是大学毕业,写写算算自然不在话下。一到伙房,就给狱警们写各种业务材料,帮着管理员和保管员算账记账。

当时,许多狱警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凭,纷纷函授混文凭。于是,黎民就又多了一样差事,替这些狱警做函授作业,写期中、期末和毕业论文。

黎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关于古希腊悲剧的,为狱警们写起论文来,自然是小菜一碟。只要是经过他手写过或者是修改过的论文,保证一次通过。

没多久,黎民的文笔功夫就出名了。不仅一监狱的狱警,就连监狱城其他监狱的狱警,也慕名而来,求黎民写论文。

不仅是论文,后来,许多分监区,监区,处室的总结材料,狱警的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都要求黎民给把把关。

说是把关,实际上,许多时候,他们只是提供一些素材,整个材料的行文、结构、段落、主题、重点等元素,都需要重新组织,才会形成一份比较像样的材料。

需求一多,就形成了卖方市场。许多狱警提着烟、菜给黎民送礼,或者帮着给黎民弄些奖分。

犯人们求黎民的事儿也不少。给家里写信,给老婆或者或者女朋友写信,评上改造积极分子的表奖材料,写个征文,给小报投个稿挣点奖分,考试作弊时用的小草等,找来找去,最后都会找到黎民头上。

只要有时间,黎民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写是写,哪个都不白写,虽然黎民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但每个人都得表示点儿烟啊,水果啊,熟食啊之类的。

那些没钱没物的,则以出力报答,帮着黎民洗衣,打水,打扫卫生之类的。

所以,这十多年来,黎民基本上不用花家里什么钱,靠着一支笔,既不用干重活,又可以得高分,多减刑,还活得很滋润。

黎民本想就这样悠哉游哉地混完刑期,可是狱警偏偏不让他如意。非要给他加担子,提拔重用,要他当伙房的生产主任。

伙房的生产主任,在一监狱甚至其他监狱的犯人头儿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牛逼岗位。

虽然理论上是狱警直接管理,但是,大多数时候,狱警只是当甩手掌柜,把握一下大方向。绝大多数的具体事务,都要由生产主任来组织实施。

比如,伙食经费使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周食谱、节日食谱的制定、进货验收、库房管理、班组管理、卫生管理、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产组织、人员调配、劳动任务分配……,基本上都是由生产主任来组织实施的。

就算是亲自由狱警掌管的岗位分配、奖分、犯人违纪处理等方面,生产主任也有很多发言权。

许多时候,就连很牛逼的直属队犯人头儿,也得给他面子。

但是,伙房生产主任也是个高危岗位。

由于手中握着米、面、油、肉、蛋、菜等食品,所以就有许多犯人试图用现金、实物等,通过他的手换取这些食品。

一些供货商也试图在货物验收时收买他,换取利益。

所以,伙房的生产主任,确实也是个肥差。

俗话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不仅狱方有监管,在犯人当中,勾心斗角的事情也很常见。在不能完美地平衡各方利益时,生产主任被举报查处也是经常之事。

所以,

未完,共2页 / 第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