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风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营内已乱做一团无数人家都在收拾东西愤怒的情绪在大营内蔓延消息是从中午传出来他们这批移民根本不是去琉球府而是去吕宋岛吕宋在哪里?百姓们一无所知只感觉是很遥远的地方加上一些有点后悔的百姓在其中煽风点火不满的情绪便在大营中迅速传开了。

但也不少一心想移民的百姓按兵不动这批人以延安府绥德县和米脂县人为主他们家乡十年八旱今年春旱又格外严重年底还要交租实在活不下去了要么全家去当流民要么就移民海外。

他们不是延安府第一批第一批延安府的移民十年前就去了鲲州据说过得很不错家家户户都粮满仓、布满柜还没有税赋劳役简直就是天宫的生活。

所以当移民募集又开始时这批两千户延安府的百姓抢先报了名眼巴巴等着好日子到来。

这批百姓并不在意去哪里他们更在意能分多少土地住多大的房子收成之前每月补贴多少粮食。

而闹事的主要是河北路的边疆百姓以真定府和定州百姓居多如果是从前他们还担心战争威胁现在宋辽停战数十年战争早已离他们远去加上自然条件要别陕西路好得多就算是佃户只要努力一点也能养活自己。

这批百姓主要是向往着更好的生活而且他们乡土观念很重就算移民海外很多人都考虑让子女再回来所以都不愿远走琉球府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最远距离要不是官府忽悠他们上元节可以来泉州看花灯否则他们还真不愿意离乡。

这批百姓约有两千六百多户到扬州时很多人就后悔了不想再南下官府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来泉州现在听说去更远的吕宋府他们顿时炸开了死活都不肯再去纷纷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家乡。

这时范宁来到了大营他随即命令士兵们把百姓集中起来他有话要交代。

其实不需要士兵心情沮丧也好心情愤怒也好所有人都急切地希望得到准确消息当听说最高主官要给他们一个明确交代时百姓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快便将高台围得水泄不通。

范宁拿一个木制的喇叭对大家高声喊道:“一共有三个地方可以让大家选择一个是小琉球岛距离泉州三天航程那边已经有琉璃县需要补充部分人口给上田两顷五十年内免税赋一个琉球府距离泉州两天航程县城还没有建给上田两顷五十年内免税赋;再一个是吕宋府在泉州西南五天航程有现成的宅子给上田三顷五十年内免税赋三个地方官府不强迫自己选择。”

百姓们听说不强迫是由自己选择焦躁的情绪终于冷静下来。

这时有人大声问道:“假如都不想去想回家怎么办?”

范宁冷静地回答道:“如果实在不想去海外我们也不勉强可以留在泉州当佃农或者我们送到扬州你们自己想办法回家乡。”

黑压压的人群顿时沉默下来范宁又道:“全家人一起好好商量明天一早进行登记后天就出发!”

众人纷纷散去了范宁也没有离去他和苏亮四处巡查。

“看来你也不得不让步!”苏亮微微笑道。

范宁摇摇头“我并不是让步本来我是好意琉球府那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会很艰难而吕宋府有吕宋国打下的基础起步要容易得多既然他们不领情我也没有办法。”

“那是你根本就没和大家说清楚好不好你就告诉他们给多少地让人家怎么选?”

范宁笑眯眯拍拍苏亮的肩膀“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安排下去把这件事给大家说清楚。”

“这是你的事情好不好我只是怕他们闹事才帮助你们经略府那么多官员召集各县长老说一下就行了干嘛还要推到我身上。”

“能者多劳嘛!不好好在我面前表现我将来怎么提拔你呢?”

苏亮有点没底气了自己才是一个六品官范宁已经是正三品了自己还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范宁见他一脸苦色便笑道:“我派三十名官员来帮你然后你统一安排部署我还要考虑别的事情这件事我就不管了。”

苏亮无奈只得点了点头。

这时范宁见旁边一座大帐内人颇多便走了进去。

里面是一个大家族在商议他们认出范宁吓得连忙让开家中老人上前给范宁磕头“小民麦大年参见经略使大人。”

“麦老丈是延安府人?”范宁听出了他的口音。

老人点点头“我们是绥德县人三个儿子两个儿媳还有我老伴和三个孙子一个孙女。”

“你们没有分家?”

“分了我和老伴带着小儿子一起生活大郎和二郎都各自独立这次我带着大家一起来还有我两个兄弟和妹妹一家一个大家族差不多三十余人。”

范宁请老人坐下又摆摆手让大家坐下他又笑问道:“怎么会想到去海外谋生?”

老人叹口气道:“我有个族侄从军驻扎在鲲州他后来就留在鲲州了娶了个日本国女人生了两个儿子他后来写封信给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族弟族弟一家都去了鲲州去年我接到他的信我才知道他们在鲲州过得好天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我们一家一年到头难得看到肉星子所以羡慕得不得了今天又遇到春旱我们租的地至少要减产一半连交租都不够正好官府招募去琉球府的百姓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

范宁点点头又问道:“有三个地方可以选择那你们想去哪里?”

“麦大年的长子问道:“琉璃县究竟怎么样?”

“琉璃县是一座岛比开封府大一点那边现在有三百户百姓准备增加到一千三百户风景很优美将来会是一个很安静舒适的地方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一些生活用品要从大宋本土输入比如瓷器、茶、铁器等等。”

老人问道:“我们家有两个意见我和老伴想去琉球府总觉得琉球府离泉州近一点但三个儿子却想去吕宋岛因为多给一顷地正在纠结。”

范宁微微笑道:“其实我也劝你们去吕宋岛吕宋岛就在琉球岛南面其实离泉州也不远更重要是那里原来有个吕宋国吕宋国已经举国搬迁留下方圆数十里的平整土地房子已经修建去那里就可以生活了而去琉球府还要参与伐木、造屋至少要明年才能安定下来。”

“那吕宋府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吕宋府就是比较热一年四季没有冬天不用穿棉衣但也有好处就是一年种三季水稻每亩地一年最少也要产十石大米。”

大郎和二郎对望一眼一家三顷土地一年收获三千石稻米简直要把他们惊呆了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只关心能不能一家老小吃饱肚子至于天气炎热根本就不用考虑炎热不好吗?还可以省下做冬衣和买炭的钱。

“使君真的是一户人家给三顷土地?”

范宁笑道:“每户给三顷土地有前提那就是不能荒假如你们家只有老两口种不了三顷地那你可以把土地给儿子也可以出租但不允许卖实在没办法那就给一顷地然后每月补一点粮米假如大郎很会种田一个人能种五顷地那很好我再给你两顷官田不要你的租子收获全归自己但这两顷是官府的不能给儿子继承明白了吗?”

麦大年和几个儿子商量一下对范宁道:“我们决定了就去吕宋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