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背景

上古时代,南方的炎帝与自己的孙子蚩尤不睦,几经争斗后,终被蚩尤驱逐到北方。

蚩尤乃九黎族酋长,背生双翼,面如牛首,生性好战,部族人皆称之为战神。蚩尤有九九八十一个兄弟,皆为兽身,铜头铁额,却能人语,以砂石、铁块为食,俱力大无穷、本领通天。

后炎帝亲到昆仑山,求助于黄帝。因二人乃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黄帝自不能坐视不理。黄帝心中早已知晓蚩尤的野心,他如今敢灭掉炎帝的部族,相信很快便会轮到自己的部族,蚩尤即连与炎帝的祖孙之情都能不顾,更何况自己呢。

于是,黄帝与蚩尤率部族展开大战。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不仅善铸兵器,且能驱使野兽,又加上苗民骁勇、精蛊术,而黄帝的族人因都是些普通人,所以根本不能与之抗衡,蚩尤一方胜战连连。

后蚩尤施法术,散布弥天大雾,使得黄帝的人马失去了方向。黄帝率部族被迫困于太山已整整三天三夜。看着伤亡惨重的族人,炎帝忧心如焚。无奈之下,他双手合十,双膝跪地,诚心向苍天祈祷。

就在这时,天神九天玄女脚踏七彩祥云,自天而降。她赐予黄帝天书十二卷,并亲授其破敌之法。最终,黄帝大败蚩尤于涿鹿,并活捉了蚩尤。为了避免其死后残存灵力作怪,亦为了杀一儆百,警示后人,他下令手下大将应龙亲将其斩杀于涿鹿荒野,并命人秘密将蚩尤的尸、首分别葬于相隔甚远的两个地方。

九黎族部众在失去酋长之后,其中大部分顺势投入黄帝部落,一小部分仓惶逃回南疆。

黄帝大胜后,为告谢苍天庇佑,在太山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他命人在太山极顶建玄女祠,四时供奉香火。又亲自将那十二卷天书置放于太山之阿的灵洞,那里乃是太山灵气集聚之地,并命手下大将应龙在此看守,以防歹人觊觎。

而后,黄帝建立天庭,与凡人分庭居住。因天庭初建,众天神忙于诸事,对凡间之事也就疏于关心了。蚩尤被杀后,他的嫡亲后裔随苗人逃回南疆,就此保住了血脉,。

不知过了几世几载,从南疆那边突起一支异军,领头人姓姜,名冲,自称战神蚩尤后裔。他率一众苗民在南疆的苍山建灭天教,供奉战神蚩尤,旨在覆天灭神,自此人间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众天神见凡间又起波澜,致使生灵涂炭,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可又因限于天规,不便太过插手。商讨过后,只好将那应龙从太山召回,又另派一天神下界。让其指引一根骨资质俱佳、心底纯善之人来到太山,亲授以天书,并将黄帝当日战蚩尤时手中所持的昆吾剑相赠。此人不负众神所望,修习天书不久,便有所成。

他名唤林风,自幼性喜寻仙问道。因九天玄女隶属道教,固天书中含有道教的无上妙法。林风得授天书后,于四十岁上悟道。他舍弃俗名,自起道号道无,道法日深。

道无于四十五岁上,始创太山门,正式开山授徒。因天书道法精深,太山门立派不久,便在世间名声大噪。没过几年,太山门在名门正派中的地位,便已超过了久以成立的渎山剑门、云台山的苍梧庵两派,与清凉山的清凉寺齐名。

道无真人为人甚为勤勉,一生收徒三十三人,皆有所成。后来,这三十三人俱成为太山门的中流砥柱,他们各自收徒,使得太山门一时人头攒动,在江湖中的名望越来越高。

正道中,以太山门、清凉寺两大门派为首,率众门徒,多年来与灭天教相抗争,才使其并未在世间掀起太大波澜。

道无真人于三百零八岁羽化。他在羽化前将掌门之位传于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玄清子。玄清子乃是道无真人的第二十九名弟子,为人严谨、少言,虽入门晚些,但道法却在一众弟子中出类拔萃。道无真人最看中他的,就是有主见,行事果敢,心思缜密。玄清子在师兄弟中威望亦颇高,由他接掌掌门之位,门中无人不服。

玄清真人自十二岁,便入太山门,于五十八岁接掌掌门一位。他一生总共收徒五十六人,于二百六十七岁羽化。羽化前,将掌门之位传于了自己关门弟子玉虚子。

玉虚真人于四十二岁坐了太山门掌门之位。他一生收徒甚少,只收了五个弟子,四男一女。其中大弟子常清,二弟子常守,四弟子常静,皆为出家入道之人。而三弟子风正阳、五弟子乔宇为俗家弟子。那四弟子常静是五名弟子中的唯一一名女弟子。

太山门在玉虚真人的执掌期间,门规森严,门徒众多。因太山门人以扶危济困,行侠仗义为己任,所以使得其在世间的威望越来越高,就连一直与其旗鼓相当的清凉寺,一时也只能望其项背。

殊不知,这风光却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在不久之后的一场正魔大战中,整个太山派竟几近覆灭。玉虚真人同辈的几十名师兄,在这一战中竟只剩得二三人,自就连他己也重伤身亡。虽他座下几个弟子得已保存性命,可太山门也是门徒凋零、一蹶难震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